幾周前,作為新當選的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我對也門進行了首次正式訪問。經歷了兩年的武裝沖突,這個國家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崩潰,眼下正遭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霍亂爆發和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痛。營養不良隨處可見,饑荒爆發迫在眉睫。約1500萬人既無法獲得醫療服務,也得不到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
中國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中國在全球貿易市場上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處可見的“中國制造”標簽,也表明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扮演重要角色。亞洲、歐洲、非洲,以及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地區和國家都從中國進口商品。
“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貧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決心,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2015年6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貴州遵義考察,作出對扶貧工作的重要指示。
中國政府最近宣布,計劃投入大量資金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目標到2030年使中國在該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近幾十年來,一場技術革命不僅改變了世界,也變革了我們生活、工作和溝通的方式,而人工智能則代表著這場技術革命的最新目標。
上月19日,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落幕,但中美雙方未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未發表聯合聲明、未發布關于彼此市場準入的新公告。外界議論紛紛,很多人據此推測中美全面經濟對話將觸發兩國重大貿易沖突。
中國日報網邀請了一些外國友人,談談該倡議為他們的國家帶來的改變以及對未來發展的影響。
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在同一時間被授予法國巴黎和美國洛杉磯,國際奧委會的這一決定受到兩個東道主國家的熱烈歡迎。誠然,兩個城市以合作的方式爭取奧運會主辦權值得贊賞,但透過表面的熱鬧喧囂,上述決定實則凸顯出奧林匹克運動面臨嚴峻挑戰。
2017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6.9%,這表明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同時也符合政府6.5%至7%的GDP增速預期。
再一次,中國經濟有力駁斥了喋喋不休的否定主義者的悲觀論調。經歷了連續6年的經濟增速放緩后,今年中國的實際GDP增速正在緩慢回升。不久前公布的經濟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第二季度GDP增速為6.9%,高于去年的同期值6.7%,同時也超出國際機構的普遍預期。就在幾個月前,國際社會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速略低于6.5%,并將在明年下跌至6%。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對中國和世界都是一個歷史性時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支軍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中國日報網邀請了幾位具有中國教育經驗的外籍人士分享他們的觀點。
中國面臨的獨一無二的城市交通挑戰、移動互聯網服務的高普及率,以及替代性移動解決方案的快速和積極引入,這些因素疊加起來使得中國成為移動創新領域的一方沃土。
鑒于美國尋求將鋼鐵進口轉變成一個國家安全問題,此事不僅造成中國的疏離,也引發了美國的北約盟友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