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羅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發表題為《共同開創中阿關系的美好未來》的重要演講,提出了解決中東問題的三大關鍵,為中東和平貢獻中國主張和智慧。
“一帶一路”修煉外功,“供給側改革”修煉內功。它們都是中國功夫的“少林”和“太極”,共同塑造中國夢。
“十八大”以來,習主席的足跡已遍及全球,對上述三國的訪問表明黨中央對西亞北非的高度重視,也是完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關鍵一環。
習近平從1月19日起開始了對中東三國沙特、埃及和伊朗的訪問。外媒高度關注習近平此訪,其中埃及《金字塔報》表示,習近平將成為首個參觀該國參議院的外國領導人。
11月19日,在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埃及《金字塔報》發表題為《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用一個個小故事講述了中埃兩國從古至今的友好史,傳遞了中國同埃及攜手前行、合作共贏的理念和信心。
6.9%的增速表明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這是我國在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階段演進的必經之路。
應埃及總統塞西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月20日開啟對埃及的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埃及,也是中國國家元首時隔12年首次訪埃,并恰逢中埃建交60周年,對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中埃關系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
習式外交”開創了中國大國外交的新時代,推進了合作共贏的國際新秩序,開啟了中國開放發展的新局面。中國外交也逐步從過去的“被動應對”發展到現在的“主動引領”,變得更加從容和自信,而世界也越來越被博大精神的中國思想所折服。
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我國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堅持供給和需求管理雙側并重,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向改革要活力,向創新要動力,經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把紀律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這不僅僅是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黨建工作的總體要求,更是對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的一項長遠政治要求,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強力制度保障。
1月12日,第十八屆中紀委六次全體會議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深刻分析了反腐敗斗爭依然嚴峻復雜的形勢,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目標任務,其中不乏擲地有聲的反腐硬話,彰顯了我黨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敢于剜除腐肉爛瘡的信心和勇氣。
中國日報網推出系列報道“習近平治國理政系列談”,請看第五篇《這三年,國際社會盛贊習近平從嚴治黨 鐵腕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