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國牛肉粉之鄉”美譽的貴州興仁,當地優質金州小黃牛曾長期處于自產自銷狀態,發展受限。而廣東博羅牛肉需求旺盛、缺口大。去年,借助東西部協作的東風,興仁小黃牛成功進入廣東市場,牛產業迎來新的發展生機。
“貴州黔西南興仁小黃牛肉來嘍!”在廣東省惠城區,牛肉館老板張國立熱情地吆喝著,顧客們紛紛回應“好!好!”每天傍晚時分,張國立的牛肉館里總是熱鬧非凡。惠城區市民胡林芝說:“這個牛肉有奶香味,吃了一次就忘不了,惠州沒有這種牛肉,我經常帶親朋好友來他們這些店品嘗。”張國立也介紹道:“我們現在有2個店,1個在河源,1個在惠州,2到3天就用一頭牛。淡的時候一天有五六千塊錢收入,多的時候一天八九千塊錢。我們馬上就會再開第三個店。”
金州小黃牛跨越1200多公里,成為張國立牛肉館引流的關鍵。今年6月以來,已有1500多頭金州小黃牛進入博羅縣,積極開拓廣東市場。
興仁市擁有21.2萬畝薏仁米基地,年產6.3萬噸秸稈。當地探索出的“秸稈等—養牛—牛糞等—有機肥—還田”閉合生態鏈,讓薏仁米秸稈飼料成為肉牛健康生長、提升品質且保護生態的“法寶”。自2021年起,興仁市累計投入超過1億元支持肉牛產業,2024年投入860萬元東西部協作資金建設保供交易中心和牛超市,2025年又追加500萬元夯實產業基礎。目前,全市有常年存欄5 - 9頭牛的養殖場1945個、10 - 49頭的510個。
興仁市騰宇種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嚴文江表示:“之前養了150頭左右,那時候是就地消化,銷路打不開。現在依托東西部協作這個平臺,我們在廣東這邊把銷路打開了,現在養到600多頭。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打算養到1200頭,總收入大概在1500 - 1800萬。”
黔牛奔粵,黔企入灣。推動興仁的企業到博羅發展這一創新模式,被形象地比喻為“反向飛地”。廣東省金麥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興仁國企在惠州設立的。2025年6月21日,其博興生態肉牛產業建設項目一期暫養場在博羅試運營。該項目與興仁養殖基地相互呼應,構建起“興仁養殖 + 博羅加工銷售”的產業協作模式。
廣東省金麥穗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韜介紹:“這個是暫養場,可以同時養1500頭牛。在我們屠宰場沒建成之前,這些牛就賣到周邊的屠宰場進行屠宰。我們的屠宰場建成之后可以實現日屠宰300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之后,可以形成牛的銷售、養殖、屠宰加工的產業鏈,在惠州來說是最大的。可以實現活牛的交易大概在15萬到20萬頭,每年可以實現10萬頭的屠宰量,整個園區全部滿負荷運行之后可以達到年產值30個億以上。”
在博羅縣,企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獲得了寶貴的發展資源,得以迅速做大做強。吳韜還提到:“有70畝是工業用地,這個是當地政府專門為這個項目配套的。當地政府還成立了為這個項目服務的專班,促進項目的推進。博羅政府投了8200萬,專門建了一個污水處理廠,就是配套這個項目建的。金麥穗公司是2022年過來廣東惠州這邊的,當時過來的時候是一個十來人的小分隊,現在已經有80多人了,未來大概會達到200人的規模。”
廣東省粵黔協作工作隊黔西南工作組興仁小組組長李文博表示:“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拓展‘廣東市場 + 貴州產品’的這個協作模式,不斷加強產業雙向互動、融合發展,從加快項目建設、資金、技術和產業鏈延伸上給予全力的支持,推動黔牛奔粵的路子走得更寬更遠,為興仁的老百姓富民增收提供更大的動力,為我們的鄉村振興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記者:孔令相 鄧洪濤 羅顯龍 興仁融媒 熊庭波 通訊員 馮慧敏 謝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