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佳赟 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副院長、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
10月26日,美國領導人終于如愿以償,在馬來西亞見證柬泰兩國簽署和平“協議”。然而,這份所謂“歷史性”的“協議”官方名稱實則是《關于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和泰國總理阿努廷吉隆坡會晤成果的聯合聲明》。洪瑪奈和阿努廷在發言中都刻意回避了“協議”一詞。阿努廷在儀式開始前的直播中,專門向泰國民眾強調,自己即將簽署的是一份聲明,而非正式協議。可見,這個美方眼中的“歷史性”時刻,更像是東盟國家面對外部強權干預時無奈的安排。
與歐盟不同,東盟是一個主要由軟制度形成的地區組織。其成員國間相互協調基于“不干涉內政”原則,共同決策則歸于“協商一致”原則。柬泰此次簽署“聲明”而非“協議”就體現出軟制度和留有余地的設計在東盟國家中更容易被接受。盡管在很多問題上,軟制度設計很難立竿見影,但這套“東盟方式”的極大韌性讓地球上6億多人口生活水平得以改善,也避免了地區重大沖突的發生。用新加坡知名學者、資深外交家馬凱碩的話來說:“在地球上這樣一個‘麻煩’叢生、文化多樣的角落,由于東盟的成立,和平與繁榮接踵而至,多種文明和諧共生?!?/p>
“東盟方式”體現了“東方智慧”,與中國自古以來和合共生的文化傳統不謀而合。正是出于對“東盟方式”的認同與尊重,中國從未尋求主導東南亞地區事務,始終支持東盟中心地位。在和平解決柬泰邊境沖突問題上,中國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為東盟和柬泰兩國提供幫助,尊重當事國的意愿,尊重東盟輪值主席國和東盟組織的作用,尊重本地區化解各類危機的“亞洲安全模式”及“東盟方式”,在臺前幕后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到位不越位,求實而非求名,引導勸導而非施壓脅迫,盡己所能又不喧賓奪主,受到當事國和地區國家的一致肯定和贊譽。此次吉隆坡的“和平儀式”,盡管中方被美方排除在外,但洪瑪奈在現場還是特意向中國表達了感謝。
西方社會與亞洲國家不同。西方學者通常將東盟的多樣化理解為產生沖突與麻煩的根源,甚至認為東南亞地區不存在所謂的“共通語言”。事實亦是如此。美國維護東盟中心地位的表態只是“表面文章”,與其“心里所想”相距甚遠,要求東盟國家選美國一邊站,最終主導東南亞事務才是其真正意圖所在。美國把中國列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把東南亞視為大國地緣博弈的角斗場,無疑加重了東盟國家對自身安全困境的憂慮。一方面,東盟國家選邊站隊的成本和風險越來越高。在“美國優先”面前,即便是其盟友也常會淪為“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犧牲品。另一方面,對等關稅“武器化”持續擠壓東盟國家的發展空間。在柬泰邊境沖突問題上,關稅被美國用來作為威脅兩國領導人談判簽字的手段,美方在見簽儀式上甚至公然宣稱“就是要用生意讓兩國別再打起來,只要兩國和平相處,美國就跟他們做生意”。當天美國確實同柬埔寨簽訂了貿易協定,但其中不平等、排他性條款比比皆是,絕非“對等、互惠”。
柬埔寨和泰國都是東南亞的文明古國。兩國有著深厚的歷史交集、眾多的文化共性、頻繁的人員往來和緊密的經濟聯系。這也意味著兩國陸地邊界領土爭議非常復雜,必須通過平等協商、互諒互讓才能找到雙方都接受的長遠解決辦法。域外國家強壓下達成的妥協治標不治本,還會加深問題的復雜性,留下隱患。美國不顧及柬泰雙方訴求,執意主導事態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柬泰之間達成長久和平的不確定性。
中國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共享“東方智慧”,又同為“全球南方”,經歷過被殖民掠奪、落后挨打的痛苦。因此,中國更能夠理解東盟國家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和維護本國安全能力的迫切需求。在統籌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上,中國有著強烈的同理心,更有著可供東盟國家參考的成功經驗,其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必須把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亞洲的長久和平是地區國家發展繁榮的基石,中國正更加主動地塑造亞洲和平、發展與合作的局面。東盟是中國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中國始終支持東盟國家保持穩定、加快發展,愿意維護東盟在區域架構中的中心地位,支持以“東盟方式”解決好東盟內部問題。亞洲長久和平離不開地區國家的共同努力,中國會繼續在柬泰之間勸和促談,久久為功,推動柬泰實現長久和平,維護亞洲長久和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