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14日電(記者 李夢涵)10月10-13日,"世界糧食日"全球盛典和聯合國糧農組織成立八十周年的慶典系列活動之一,首屆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展覽:"從良種到美食"在羅馬卡佩納門公園舉辦。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地標生境(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Environment & Sustainability, GIES)案例代表亞太地區"一國一品"(OCOP)區域知識平臺亮相中國展區,受到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萊索托國王及各國嘉賓的高度評價。
本次展覽以"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為主題,共有來自140多個成員國的200家展商和農作物、畜牧、林業、漁業及水產養殖等領域的500多種多元化農產品參加展覽活動。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作為地標生境案例的支撐單位,共組織中國磐石千塘魚、蘭家村大米、吉林長白山人參、樂安竹筍、基諾古樹茶、武夷山巖茶、泰和烏雞等地標生境案例的50多個優質地理產品參展,來自江西撫州、云南西雙版納、吉林磐石等地的案例專家、政府、企業家代表,以及青少年代表共20余人參加了活動。
"地標生境"(GIES)技術由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研發,是FAO亞太地區三個"一國一品"區域知識平臺之一,旨在支撐糧農組織助力亞太區域國家運用地理環境溯源工具推動"四好"目標的實現,目前已經成功建立26個中國案例,在"一國一品"倡議國家的特色農產品生態環境保護、附加值提升和消費者信任改善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展覽期間,地理資源所主辦了地標生境技術應用專題論壇。地標生境案例的江西樂安政府代表、中國科學院地標生境規劃組科學家代表、來自磐石的企業家和期刊媒體代表,分別從不同角度分享了不同主體對GIES案例可持續發展的經驗與模式。五位來自中國不同地區和城市的中學生,分別列舉了基諾茶、蘭家村大米以及洋縣黑米3個案例,并從青少年視角,分享了從種子到食物與地標生境、四個更好之間關系的認知,用真實體驗講述了地標生境的中國故事,得到了國際嘉賓的高度認可和評價。糧農組織駐非洲、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國家代表紛紛表示,要把地標生境技術應用于該區域"一國一品"計劃之中。
本次展覽是糧農組織和地理資源所合作內容的一部分,多元化展品涵蓋了中國的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等農業領域,是本次全球展中產品品類最全的展區,標志著"地標生境"(GIES)支持FAO"一國一品"倡議實施能力建設項目已經走在了全球前列,展現了FAO與中國攜手利用國際合作模式支撐全球農業"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不讓任何人掉隊"的主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