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8日電,由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紀念館主辦的"虛靈之光——吳山明中國畫筆墨傳習展"開幕活動近日在中國美術學院舉行。本次活動包括"虛靈之光——吳山明中國畫筆墨傳習展"開幕儀式與學術座談會兩個部分。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韓璐,吳山明老師學生代表、浙江畫院原副院長池沙鴻,吳山明先生夫人、著名畫家高曄蕓在"虛靈之光——吳山明中國畫筆墨傳習展"開幕式致辭,浙江省人大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美院原黨委書記錢曉芳,中國美院原黨委書記毛雪非,浙江省文化廳原廳長楊建新,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孫旭東,杭州國家版本館館長吳雪勇,中國美院原副院長肖鋒藝術館館長孟云生,中國美術學院原黨委副書記胡鐘華,中共浦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方淵,中共浦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長方淵等,以及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在杭美術界嘉賓等出席展覽開幕。
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首先回顧了吳山明先生的藝術與教育精神,稱其既是"大畫家"也是"大先生",長期推動美院中國畫教學與創新,培養大批優秀人才。展覽以"虛靈之光"為主題,正點明了"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的深層理念,突出了筆墨大道至簡之美。吳山明先生深研黃賓虹、潘天壽等先師的變法之道,在意筆線描、宿墨法等方面獨創新局,將傳統筆墨推向現代審美新境。此次展覽不僅是簡單的作品陳列,更是一次對教學思想與藝術探索的系統梳理。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韓璐回憶了與吳山明先生交流的往事,深受其"筆墨向虛處走、做人向實處行"啟發,認為這不僅是藝術方法,更是一種人生哲學。并強調吳山明先生藝術風格的三大基礎:一是深入生活、體驗生活;二是扎根中國傳統筆墨;三是關注、表達并思考當代。當代藝術工作者應繼承吳山明先生的精神,在守護中國筆墨傳統的同時,與當代融合。
吳山明老師學生代表、浙江畫院原副院長池沙鴻認為展覽全面梳理了吳山明創作歷程,并結合個人體會談了兩點感悟。首先是"走出舒適區"。吳山明先生在各個創作階段不斷突破自我,反對自我束縛,體現其胸懷與格局;其次是"走向生活"。吳山明先生始終從生活中汲取靈感,直面樸實對象,用新技法表達新感受,強調技法應隨感受而變。吳山明先生的藝術精神正是在于"虛靈之光"與"澄懷味象",既沉靜寬闊,又不斷創新。這兩點也成為自己終身受益的藝術和人生理念。
吳山明先生夫人、著名畫家高曄蕓回顧了策展歷程,本次展覽在中國美術學院潘天壽紀念館的支持下,對吳山明在中國美院數十年的藝術與教學歷程進行了系統梳理和總結,意義重大。吳山明先生1955年進入美院附中,1964年大學畢業后獲得寶貴機緣——陪同潘天壽先生進行為期一個多月寫生與交流。潘老下筆的氣魄、構圖的獨特及藝術胸懷深深震撼了吳山明先生,成為其一生藝術探索與大膽創新的重要啟發。正是這一經歷拓寬了吳山明的視野,奠定了其日后在筆墨與教學上的突破精神。此次展覽不僅呈現吳山明藝術發展的脈絡,也凝聚了家人和策展團隊的辛勤付出,希望展覽能為觀眾提供一定啟示,感受吳山明在逆境中堅守與創新的精神力量,使其藝術與教育理念得以延續與發揚。
當天下午,舉辦"吳山明中國畫筆墨傳習展"學術研討會,以紀念吳山明先生在中國畫教學上的重要成就。展覽將持續至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