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7日電(記者 馬思)以“融新匯智 競促發展”為主題的第四屆中國人工智能大賽成果發布會近日在廈門舉辦。大賽緊扣人工智能前沿領域,設置了多媒體信息識別、算法治理兩大競賽方向,并圍繞復雜場景圖片文字識別、多模態信息情感分析等8個細分領域設置了賽題。共有12個團隊獲得A級證書,17個團隊獲得B級證書。
本屆大賽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廈門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構建人工智能新增長引擎。
在各主辦單位的大力支持和指導下,大賽累計吸引185個隊伍報名,參賽團隊來自國內互聯網企業、人工智能企業,以及航天、金融、廣電、醫療等領域的相關單位。經過激烈的競賽角逐,最終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參賽隊伍,共有12個團隊獲得A級證書,17個團隊獲得B級證書。
作為此次大賽的東道主,近年來,廈門市積極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先后出臺了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軟件和新興數字產業等政策措施;持續強化人工智能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打造了鯤鵬超算中心、數據安全開放平臺、智能網聯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等創新平臺;在醫療、政務服務、自動駕駛、社會治理等領域推出了一批典型應用場景;頒布實施了《廈門經濟特區數據條例》,進一步為人工智能健康發展保駕護航。近日,廈門又成功獲得福建省人工智能產業園(廈門園區)授牌,成為三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之一。
中國工程院張平院士在會上表示,由ChatGPT引發的大語言模型浪潮,推動AI技術即將進入大規模化的產業臨界點。“大模型是智能時代的操作系統,未來如何與通訊網絡、算力網絡融合起來,構成不光是語言的的語言大模型。”
張平表示,AIGC為代表的全新生產力帶來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這將會改變我們生活和勞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