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意大利米蘭的巴加蒂·瓦爾塞基博物館,為慶祝中國與意大利建交55周年,中國青年女高音曹亞瓊帶來了一場中意文化有趣碰撞的音樂會。
當地觀眾們來到這座建于19世紀的博物館中,不僅為聆聽中國女高音曹亞瓊的歌聲,更是為借此感受由音樂而煥發的中國詩詞之美。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文化交流盛會,也是青年女高音曹亞瓊個人藝術生涯的一座里程碑。
音樂會的曲目精選了以跨越千年中國詩詞為藍本創作的歌曲。在演出的18首作品中,亮點紛呈:包括由黎英海作曲、根據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同名詩作創作的《春曉》;由王龍作曲、基于南唐后主李煜詞作的《春花秋月何時了》;以及王立平為經典中國電視劇《紅樓夢》所寫的歌曲《枉凝眉》。
曹亞瓊在意大利學習逾十載,她不僅深入鉆研了西方古典音樂,更沉浸于該國藝術、建筑與傳統的魅力之中。正值中意建交55周年之際,她決定在意大利通過音樂來呈現中國古典詩歌之美,她說,這是源于她內心深處的一份文化責任感。
“在意大利的歲月深刻地塑造了我,”曹亞瓊說,“我也意識到,真正的藝術之美是超越國界的。中國詩歌,以其博大精深,是一座文化寶藏。我愿與世界分享這份瑰寶?!?/p>
她說,為音樂會甄選的每一首作品都折射出中國詩歌不同時期的風貌,彰顯了其永恒之美與普世價值。音樂會在廣受歡迎的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圓滿落幕。
“我選擇演繹這些作品,是因為它們展現了中國詩歌三千多年的演進歷程。我希望能捕捉住那條貫穿始終的、關于美與情感的脈絡,”她如是說。
曹亞瓊畢業于湖北省武漢音樂學院,隨后赴意大利米蘭朱塞佩·威爾第音樂學院深造。她的藝術生涯橫跨歐亞,在意大利、德國和中國多次舉辦音樂會,并曾亮相于薩爾茨堡音樂節、威爾第音樂節等國際知名藝術節。
對曹亞瓊而言,這場音樂會遠不止于一場演出;它更是一種將中國詩歌的典雅介紹給意大利觀眾的途徑,是東方文辭與西方音樂技巧的巧妙融合。
“音樂是一種世界性的語言。通過它,我可以與世界分享中國的靈魂,”她說道,“當意大利的觀眾聆聽著《茉莉花》以及唐宋(960-1279)詩詞時,他們能獲得對中國文化直接而深刻的共情?!?/p>
除中國歌曲外,她還演唱了《被禁止的音樂》等意大利經典曲目?!侗唤沟囊魳贰肥锹芬准ぜ铀固疹D于1881年創作的浪漫歌曲;以及意大利作曲家弗朗切斯科·保羅·托斯蒂于1905年創作的室內樂歌曲《最后的歌》?!斑@是對我們兩種文化的共同禮贊,”她補充道。
此次演出中最令人難忘的片段之一,是曹亞瓊與意大利音樂家的合作。排練廳里不同文化的交融,是一次美妙而富有啟發性的體驗。
“當我演繹這些中國作品時,我會向音樂家們講解詩詞背后的故事與象征意義,”她解釋道,“一旦他們理解了歷史背景,就能為音樂注入更豐富的色彩與深度,從而以能引起東西方觀眾共鳴的方式,將中國詩詞鮮活地呈現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