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桐柏縣月河鎮“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在桐柏縣新聞發布廳隆重舉行。月河鎮負責人介紹了在“十四五”期間月河鎮在農業現代化、文旅融合發展、鄉風文明建設等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并答記者問。
農業升級繪新卷
創新“新模式”,優化產業結構,激活鄉村潛能。月河鎮大力推廣“稻蝦共作”、“稻漁共作”等綠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顯著提高了畝均綜合收益,激發了農戶積極性。同時,堅持“一村一品、多元發展”,立足資源稟賦,打造了袁莊茶葉、沈莊稻漁、徐寨苗木花卉、老街全域旅游、西灣文旅康養、筆架山林果等六大特色產業示范園,培育了一大批扎根月河的“土特產”,形成了多點支撐、集群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實現“新突破”,夯實產業基礎,提升綜合產能。“十四五”期間,月河鎮通過真金白銀的投入和扎實的項目推進,在農業基礎領域實現關鍵突破。全鎮新增茶葉、稻漁綜合種養、精品林果等特色產業基地面積累計達1.3萬畝。嚴格落實惠農政策,累計發放各類補貼3344萬元,有效保障農民收益。堅決扛起糧食安全責任,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1萬畝,農田抗災能力和產出效率顯著提升。全鎮糧食年產量穩定在4200萬斤的高位,牢牢守住了“魚米之鄉”的根基與優勢。培育省級龍頭企業2家,富興林產果品有限公司榮獲全國首批生態低碳茶認證企業,桐柏縣鑫茗農業有限公司榮獲科技部“茶星創天地”稱號。
培育“新品牌”,延伸產業鏈條,賦能產業價值。月河鎮集中力量培育具有地域辨識度的農產品品牌,袁莊茶葉的清韻、徐寨荷花的風姿、林廟蝦稻米的香甜、月河燉魚的鮮美……這些品牌不僅從眾多農產品中脫穎而出,成為市場的“搶手貨”,更構建起月河的“舌尖上的名片”。品牌建設不僅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更激活了鄉村的內生動力。這些特色品牌的發展,有效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為當地百姓創造了大量就近就業的機會,走出了一條以產業振興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徑。
文旅融合綻芳彩
紅色文化帶動,擦亮精神底色。月河鎮深挖紅色底蘊,修復南陽地區第一黨小組舊址、楊家祠堂等革命遺跡,布設黨史展館,打造紅色大別一號旅游公路精品路線。串聯徐德舊居、南陽第一支紅軍誕生地紀念館等紅色景點,與近郊桐柏革命紀念館、英雄廣場銜接,形成紅色教育實踐基地。通過開展“紅色研學游”“紅軍戰歌情景劇”等活動,增強了文旅體驗的沉浸感與教育意義。
生態資源賦能,打造全季格局。依托淮河源頭生態優勢,將六大產業示范園與旅游功能緊密結合,推動稻蝦米、獼猴桃、茶葉、苗木花卉等特色農業景觀化、體驗化,形成“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康養”的全季旅游格局,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跨省協作聯動,拓寬發展空間。與隔河相望的湖北省淮河鎮深入合作,成立淮南文旅產業示范帶聯合黨委,發展豫鄂文旅綜合體。2025年3月,共同打造的“桐柏山淮河源竹筏漂項目”正式開漂,成功實現“一筏漂兩省”“一漂連五村”的盛況。修建淮南景觀旅游公路、老街跨省大橋等基礎設施,打通區域旅游“大動脈”,共享停車場、游客中心等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客源互引”的協同發展模式。
產旅融合增效,激發市場活力。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黨建引領產業興旺。積極引入中冶天工、隱居鄉里等國內知名企業投資,加快推動以“康韻西灣”“水韻徐寨”“茶韻袁莊”“旅韻老街”“古韻唐城”五大主題為核心的“五韻”月河全域旅游項目建設。有效帶動了周邊稻蝦米、獼猴桃、茶葉等特色農產品的銷售與升值,形成了產旅深度融合的經濟增長點。全市交旅融合現場會、中國農民豐收節南陽主會場相繼在月河舉辦,吸引游客超30萬人次。
鄉風文明潤心田
“會長說事”聚共識,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月河鎮立足農村“熟人社會”特點,吸納老黨員、老干部、新鄉賢等進入“四會”組織,發揮其德望優勢。通過“會長說事”平臺,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宣講政策、點評陋習、褒揚典型,讓群眾在輕松氛圍中接受教育。各村“大喇叭”定期播放“會長說事”內容,使其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精神大餐”。例如,徐寨村通過該機制,已專題宣講9次,表揚“正面典型”18件,“晾曬”“負面典型”16件,有效引導了民風民俗。
“鄉里心語”解民憂,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在各村黨群服務中心建立“鄉里心語”聊天室,由村民議事會長、道德評議會長、鄉賢代表等輪流坐班,傾聽民訴民需,精準紓困解難。根據聊天室收集的問題,“一村一策”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在聊天過程中,發現并培育文明鄉風的“積極分子”,使群眾從“傾聽者”轉變為“宣講者”,形成良性循環。
“文明積分”樹新風,讓文明行為成為習慣。制定詳細的《文明積分評定、管理及兌換實施細則》,通過“評比換積分、積分換商品”方式,實現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將抽象道德準則量化為具體踐行指標。將“文明積分”與村規民約執行緊密掛鉤,立良俗、破陋習、扶正氣,推動村民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提升。
通過“小切口”撬動“大治理”,月河鎮有效破解了農村基層“干部管理難、矛盾化解難、群眾參與難”問題。近年來,全鎮矛盾糾紛化解率從75%大幅提升至98%,村風、民風、家風持續向好,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和豐潤道德滋養。
“回望‘十四五’,月河鎮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用實干書寫了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展望未來,月河鎮將乘勢而為、加快突破,努力實現‘讓農業有干頭、讓農村有看頭、讓農民有奔頭’的和美鄉村新畫卷。”月河鎮黨委書記周紅霞信心滿滿的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