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首場寒潮正在影響我國。11月16日白天,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出現明顯降雪;16日14時較15日14時,內蒙古、陜西、吉林等地出現12攝氏度以上降溫,內蒙古、北京、天津等地伴有8級以上陣風。16日18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寒潮藍色預警和大風藍色預警。
本輪寒潮將持續多久?有什么特點?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博宇介紹,這輪寒潮過程自14日起,從新疆北部開始,經西北地區、內蒙古中西部逐漸東移南壓,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預計19日趨于結束。
受其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的日平均或最低氣溫將普遍下降6—10攝氏度,其中陜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等地將下降12—14攝氏度,局地降溫可超過16攝氏度;上述地區也將伴有4—6級、陣風7—8級偏北風。
陳博宇分析,本輪寒潮屬于深秋向冬季轉換的一次典型天氣過程,相較于極端寒潮,本輪寒潮強度適中,也是今冬首次全國性的寒潮過程。此次寒潮過程,全國降水總體強度不大、范圍較小,天氣表現以劇烈降溫和大風為主。一方面,能夠帶來充沛水汽的海洋性暖濕氣流位置偏南,當前主要盤踞在中南半島至南海北部一帶。另一方面,在冬季通常能向我國輸送水汽的孟加拉灣南支槽系統尚未完全建立,缺乏充足的水汽輸送條件。
陳博宇預計,本輪寒潮將于19日結束,此后受寒潮影響地區的氣溫會有所回升,但受補充弱冷空氣南下影響,日平均氣溫升高幅度不大,日最高氣溫回升較明顯。
氣象專家提醒,寒潮將繼續影響我國中東部地區,需關注大風降溫對能源供應、人體健康、農牧業等的影響;黑龍江、陜西、湖北等地需加強防范雨雪對交通、城市運行等的影響;東部和南部海區需關注海上大風帶來的風險。(記者 蔣雪鴻)
延伸閱讀
寒潮是指極地或高緯度地區的強冷空氣大規模向中、低緯度侵襲,造成大范圍急劇降溫和偏北大風的天氣過程,有時還會伴有雨、雪和冰凍災害。
《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規定:某地冷空氣過境后,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8攝氏度,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0攝氏度,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2攝氏度,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攝氏度或以下,才可稱為一次寒潮天氣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