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上海成為寧夏賀蘭“塞上湖蟹”的高光舞臺。
在被譽為全國河蟹產業“奧斯卡獎”的“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上,賀蘭4家水產企業攜“塞上湖蟹”同臺競技,一舉斬獲“金蟹獎”“最佳種質獎”等多項榮譽;同日,賀蘭縣同步舉辦河蟹產業推介會,以優質產品與政策紅利向全國發出合作邀約,讓鹽堿地孕育的“致富蟹”在長三角市場綻放光彩。
“王寶和杯”全國河蟹大賽自2006年創辦以來,由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聯合主辦,其評審團涵蓋養殖科研專家、美食家及非遺烹飪傳承人,通過稱重、測量、品鑒等多環節嚴謹考評,權威性廣受行業認可。此次“塞上湖蟹”憑借“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優質品相,以及肉質緊實、鮮甜回甘的獨特口感,在全國優質河蟹中脫穎而出,用多項大獎印證了“北蟹不輸南蟹”的實力。
黃河水滋養的養殖水體清澈偏堿,pH值穩定在7.8至8.5的適宜區間,富集鈣、鎂等微量元素,搭配充足日照與較大晝夜溫差,延長了河蟹育肥周期,造就了其卓越品質。同時,在上海海洋大學、中國水科院等單位支持下,賀蘭開創“鹽堿地生金、黃河水養蟹”的產業新模式,探索枸杞喂養新賽道,實現了從“論噸賣家魚到論只賣蝦蟹”的跨越。目前,賀蘭河蟹養殖已形成規模化格局,上市時間較南方提前20天左右,年產值超2億元,成為西北特色水產標桿。
產業推介會上,賀蘭縣委副書記馬小平詳細介紹了當地河蟹產業發展情況,現場通過視頻短片解鎖“塞上湖蟹”的生態密碼,其提前20余日成熟的生長優勢與顛覆傳統認知的味覺體驗,引發廣泛關注。賀蘭縣還推出養殖補貼、品牌支持、產學研合作激勵等一系列政策組合拳,誠邀全國企業投資興業。據悉,上海海洋大學等科研團隊已派駐人員駐扎賀蘭,構建耐鹽堿大閘蟹新品系選育群體,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此次獲獎是肯定更是新起點。”賀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以科技賦能品質提升,完善全鏈條標準體系。同時深化與“王寶和杯”組委會戰略合作,邀請專家赴基地指導優化養殖標準,并以長三角市場為支點,構建“線上電商+線下商超餐飲”立體銷售網絡,推動“塞上湖蟹”走進更多一線城市餐桌,書寫寧夏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產業振興的新篇章。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編輯:胡冬梅 圖文資料由賀蘭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