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11日長沙訊 日前,中郡研究所發布《第二十五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湖南長沙縣成績亮眼:位列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第5、全國縣域經濟和社會綜合發展百強縣第4,獲評全國縣域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A+優等級縣市,穩居中西部縣域綜合實力首位。這得益于其在多方面的持續深耕與系統推進。
經濟實力持續攀升,高質量發展根基穩固。2024年,長沙縣地區生產總值首次在半年度突破千億元大關,全年同比增長6.0%,經濟運行穩中提質。今年前三季度全縣GDP均保持6%以上,凸顯出縣域經濟的強勁活力和持續向好的基本盤。
固定資產投資發揮關鍵作用,2024年累計完成投資992.2億元,增速達4.4%;2025年前三季度累計完成投資635.1億元,為產業升級與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11.2%的高速增長,顯示出實體經濟底盤穩固、結構優化、質量齊升的良好態勢。
項目建設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1—10月,省重點、市重點、縣區重點建設項目投資完成率預計分別達80.1%、106.11%、105.8%。2025年縣區新建項目179個已全部開工,開工率100%,展現出“星沙速度”與“星沙效率”。
玉湖冷鏈完成年度投資并即將竣工投產。劉思源 攝
招商引資效果顯著,今年三季度,“一縣三區”新招引項目322個,總投資額1072.59億元,引進項目質量與規模同步提升,為后續發展儲備充足動能。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創新動能持續釋放。長沙縣始終把產業作為立縣之本、強縣之基,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農文旅深度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制造業領域,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表現突出,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20.1%、22.3%,成為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同時,縣區正著力培育壯大咖啡、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信息、未來能源、未來健康、未來制造等未來產業,構建梯次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星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鴻蒙生態(長沙)創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為產業創新提供重要支撐。創新主體培育成效顯著,今年1—9月,全縣科技型中小企業申報數超1600家,同比增長10.22%;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37.3億元,同比增長70.05%。
鴻蒙生態(長沙)創新中心于今年9月正式啟用。舒展 攝
文旅融合也正為鄉村振興與產業多元化注入新動能。長沙縣創新探索“農田變場景、產品變品牌、村民變股東”的發展模式,打造出“我在開慧有丘田”“初戀茶館”“星沙甄選”等一批特色品牌。
消費市場活力持續釋放。今年“雙節”期間,成功舉辦星沙—非洲咖啡嘉年華活動,松雅湖商圈銷售額增長超45%。全縣舉辦各類演藝活動240場次,承辦市運會馬術比賽等多場文體活動。1-9月,實現旅游總收入272.34億元,其中入境游收入同比上漲37.17%,文旅融合展現強勁發展勢頭。
綠色發展底色亮麗,民生幸福成色更足。長沙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優良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4年全年大氣優良率為90.2%;完成瀏陽河、撈刀河流域241個入河排污口的全面整治,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和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連續保持100%。
長沙縣用心用情描繪民生幸福畫卷。1-9月,全縣城鎮新增就業1.64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共同富裕的根基越扎越牢。教育版圖再添新彩——雅禮中學(東校區)、花園中學等名校新校區如期開學。
雅禮中學(東校區)于今年九月正式開學。白天歌 攝
企業服務彰顯“星沙溫度”。通過深入開展“三帶三抓兩促進”精準服務,422個企業訴求得到“一對一”響應,問題解決率高達98.82%;151場惠企活動吸引6915家企業參與,8709.33萬元政策資金精準滴灌295家市場主體。這種“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生態,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獨特競爭力。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編輯:朱友芳 通訊員:李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