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為期20天的“雙十一”網購高峰期鐵路快件運輸服務正式開始,中國鐵路積極響應,科學配置運力資源,進一步優化服務舉措,保障鐵路快運服務的安全與方便快捷,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雙十一”物流體驗。
近年來,“雙十一”已成為全民參與的購物盛宴,快遞業務量連年攀升,物流壓力持續加大。面對海量包裹的集中運輸需求,如何讓快件安全、快速地送達消費者手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此時鐵路部門加碼快運服務,不僅是對市場需求的精準回應,更以硬核運力和貼心服務,為消費市場順暢運轉筑牢支撐。
科學調配運力,筑牢運輸“硬支撐”。“雙十一”期間,快件運輸呈現“短時間、大批量、廣覆蓋”的特點,鐵路部門精準施策,綜合運用高鐵載客動車組、快件預留車廂、確認列車及普速行李車等多重運力,日均投入高鐵動車組1700列以上、普速列車230余列,并開行特快班列、快速班列,形成覆蓋廣泛、層次分明的運輸網絡。同時,高鐵快運業務辦理站增至339個,進一步織密服務網點,讓快件“搭上高鐵”,支撐電商消費“加速度”。
優化服務舉措,提升物流“軟體驗”。鐵路部門不僅在“運得多”上下功夫,更在“運得好”上做文章。從“高鐵急送”4小時門到門當日達,到“高鐵專人送”全程押運,再到冷鏈運輸全程控溫,鐵路部門不斷拓展個性化、差異化服務,精準匹配生鮮、醫藥、高值貨物等多元需求。此外,通過深化與電商、物流企業合作,構建“運倉配”一體化服務模式,并推廣網絡貨運平臺,整合公路運力,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讓高效物流惠及更多企業與消費者。
賦能消費經濟,激活市場“新活力”。物流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重要紐帶。鐵路快運不僅服務城市消費,更深入田間地頭,為花牛蘋果、陽澄湖大閘蟹、東海黃魚、云南鮮花等季節性農特產品提供鐵路快運綠色通道,以高效的物流助力農產品“出村進城”,既豐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為鄉村振興貢獻“鐵力量”。
從“務工專列”到“雙十一”快運專線,從“慢火車”到“高鐵急送”,鐵路部門始終以民之所需為行動方向,在運力配置、服務創新、領域拓展中持續發力。一列列飛馳的列車,不僅傳遞著包裹與貨物,更承載著民生溫度與發展活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肖宇杰、簡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