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地,西峽縣聚焦水質穩定達標核心目標,踐行 “兩山” 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內化為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讓生態優勢通過科學的路徑選擇和創新機制,持續不斷地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實現環保與發展協同躍升的生動圖景。
西峽縣菌菇大棚連片成景,獼猴桃碩果盈枝,山茱萸紅若瑪瑙,綠色加工廠房有序運轉,龍鄉大地一派生態農業的鮮活與生態旅游的愜意交織。
潔凈的水源、清新的空氣、未受污染的土壤,是“西峽香菇”“西峽獼猴桃”等農產品品質的根本保證。近年來,西峽縣大力推行“菌棒集中加工——菇農基地種植”的生產模式,全縣建成工廠化制棒廠86家,制棒率80%以上,實現了標準化生產核心技術的一致性,減少了傳統制棒模式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制定出臺香菇標準化種植規范,在菌種選育、種植、加工等階段都嚴格按照標準操作,還建立了質量追溯體系,確保香菇種植的質量與安全,實現了生態化栽培。
與此同時,西峽縣以“防風險、保安全、護生態”為主線,從統籌部署、隱患排查、治污保障、監測預警等方面發力,全方位織密水環境監管網絡,堅決守住區域水環境安全底線;開展覆蓋飲用水源地、污水處理廠、重點涉水企業和畜禽養殖場等區域的拉網式排查,重點檢查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應急防護措施及警示標識設置等情況;督促城鎮污水處理廠提前降低管網水位,保障處理系統穩定運行、出水達標排放;并綜合利用自動監測與手工采樣數據,多角度研判水質變化趨勢,及時發現并預警水質異常,提升監測預警的精準性和時效性,為水環境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我縣始終聚焦“水質穩定達標”核心目標,以“防風險、護生態、保水質”為主線推進工作。一方面,通過24小時值班、加密水質預警監測、保障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部門聯防聯控等織密協同治污網絡,確??焖夙憫?;另一方面,開展飲用水源地規范化治理、污水處理廠督導、涉水企業拉網式排查等方式,建立問題臺賬,動態銷號,全方位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確?!耙磺逅览m北送””南陽市生態環境局西峽分局局長郭金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