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起,一股較強冷空氣過程來襲,新疆、內蒙古、京津冀等地成為降溫核心區,部分地區降溫幅度超過10℃,可謂“一夜入冬”。
根據氣象衛星監測顯示,截至目前,新疆、內蒙古、黑龍江和吉林四個地區已出現明顯降雪天氣過程,局地降雪量達到10毫米左右。
我國大部地區將經歷“斷崖式”降溫
專家介紹,本輪冷空氣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16日起一直到21日,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將經歷“斷崖式”降溫,冷暖轉換顯著。更要注意的是,在本輪降溫后,還可能會受到補充冷空氣影響,氣溫難以快速反彈,偏低的狀態或將維持一段時間。
中央氣象臺預計,較強冷空氣未來三天將自北向南持續發力,平均氣溫將累計下降4至8℃,其中,新疆、內蒙古、黑龍江等地部分地區降幅或超10℃,京津冀等地最高氣溫將普遍在10℃上下。同時,伴隨著降溫,大風也是這輪強冷空氣帶來的產物,新疆烏魯木齊局地監測到了10級以上的大風。
專家表示,這是下半年以來影響我國強度最強的一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時間長、降溫幅度大。未來一周北方地區氣溫持續偏低,18日起,華北、黃淮東部等地,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于10℃,有望達到入冬標準。華北北部、遼寧等地將出現初霜凍。19日至24日前后,南方地區將由前期氣溫顯著偏高5℃至8℃,轉為氣溫偏低2℃至4℃。
今年北京或將提前入冬
10月16日,北京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預計16日夜間至18日夜間,北京市將出現寒潮天氣,最低氣溫降幅8℃左右,17日至18日夜間平原地區最低氣溫降至4℃左右;同時發布大風藍色預警:預計17日中午至夜間,北京大部分地區有3、4級偏北風,門頭溝、延慶、昌平、懷柔、密云、平谷、順義、通州等區的部分地區陣風可達7級左右。
這股最強冷空氣直接推動了北方的入冬進程。氣象分析師表示,這股冷空氣偏強,且影響時間長,北京從18日至24日連續7天的單日平均氣溫會低于10℃,根據5天滑動平均氣溫,預計會有5組以上連續低于10℃。因此大概率北京將會在10月18日入冬。
北京常年平均入冬日為10月31日(1991年至2020年),如果這波冷空氣帶來的連續低溫達成,那今年的入冬時間會明顯提前。
云貴川降雨明顯 雨量較大
除北方在經歷降溫過程之外,南方大部分地區也經歷著降雨降溫天氣。云南、四川和貴州的部分地區,16日有分散性大雨或暴雨過程,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暴雨藍色預警。
隨著北方冷空氣未來幾天南下,南方大部分地區還將維持多雨的狀態,并且氣溫繼續下降,川西高原將迎來霜凍。在頻繁降雨的沖刷下,南方部分地區需防范持續降雨或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山洪、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
降溫健康指南
氣溫驟降,掌握科學的防護知識,安然度過一個健康、溫暖的秋冬。
穿衣之道
民間常說的“春捂秋凍”有一定道理,但切忌盲目。對于體質較弱的老年人、兒童及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秋凍”并不可取。
1.遵循“洋蔥式”穿衣法:選擇多層薄衣物。內層穿柔軟、透氣的棉質衣物,中層穿保暖的毛衣或抓絨衣,外層套上防風防水的外套。這樣可以根據室內外溫度變化,隨時靈活增減,避免出汗后受風感冒。
2.重點保護“薄弱環節”:頭部、頸部、腰腹和腳部是容易受寒的部位,可戴帽子、圍巾、手套,穿厚襪子等保暖。
飲食之方
天冷時,人體需要更多能量來抵御寒冷,飲食上也需相應調整。
1.溫熱軟爛,滋養腸胃:多喝熱粥、熱湯,如小米粥、南瓜粥、雞湯、蘿卜湯等。這些食物不僅能快速溫暖身體,更易于消化吸收,減輕腸胃負擔。
2.增加高蛋白與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適量增加瘦肉、雞蛋、魚類、豆制品等優質蛋白的攝入,為身體提供充足熱量。同時,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預防呼吸道感染。
3.補充水分,忌燥熱:秋冬季節空氣干燥,應飲用充足的溫開水(建議1500~2000毫升),避免過量飲用咖啡和濃茶。少食辛辣燥熱的食物,以免引發“上火”,出現咽喉腫痛、便秘等癥狀。
起居之律
我們的生活作息也應隨著日照時間的變化而調整。
1.早臥晚起,以待日光:《黃帝內經》提倡冬季養生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晚上可以早點睡覺,以養護陽氣;早晨不妨等太陽出來后再起床活動,避開清晨的嚴寒之氣。
2.通風換氣,保持濕度:冬季人們習慣于緊閉門窗,但室內空氣不流通極易滋生細菌。建議每天至少開窗通風兩到三次,每次15~30分鐘。同時,可以使用加濕器維持室內適宜濕度(40%~60%),緩解皮膚和呼吸道干燥。
3.適度鍛煉,擇時而行:堅持鍛煉能增強抗寒能力,最好將鍛煉時間安排在陽光充足的上午,避免在寒冷的清晨或夜晚進行劇烈運動,以免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運動前務必充分熱身。
關注高危人群
以下幾類人群需要格外警惕:
1.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寒冷會刺激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心臟負荷加重,極易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中風)。此類人群務必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監測血壓,注意保暖,保持情緒穩定。
2.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冷空氣會直接刺激呼吸道,容易引發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急性發作。外出一定要佩戴口罩,既能保暖,又能過濾病原體。
3.老年人:身體機能退化,對溫度變化不敏感,更容易發生低體溫癥,且跌倒風險增加。家屬應多加關照,確保其居住環境溫暖,地面干燥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