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鏗鏘有力的安塞腰鼓在英國小學的操場上敲響,當“交叉步”配上萌萌獅頭“闖入”英國小課堂,當一根小小的跳繩化身為“哪吒”腳下的“風火輪”,跨越語言障礙,一場關于中英體育教育的“共創”活動正在發生。2025年國慶期間,70余位來自中國的優秀體育教師、校長和教研員組成的“2025活力校園國際交流團”來到英國,帶著中國體育教育的實踐智慧與亟待解決的“真問題”,與英國同行們開展了一場深度互學互鑒。
他們是2023年和2024年“活力校園創新優秀案例國際交流獎”的獲獎者,在為期一周的行程中,他們深入倫敦、伯明翰等多地的中小學及拉夫堡大學等知名學府,通過沉浸式觀摩、特色課程展示、交流討論等形式共同探索體育如何塑造青少年的未來。
直面體育教育難題 中英共學共創
“2025活力校園國際交流”直面中英兩國體育教育共同的挑戰。在拉夫堡大學,中英體育教育領域的專家圍繞“中英體育教育的現狀”和“女孩運動參與”等議題展開深度對話。中國教育學會體育與衛生分會副理事長吳鍵、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汪曉贊、上海市體育局原副局長、巡視員郭蓓、《中國教育報》體育美育版主編李小偉、拉夫堡大學體育與教育學教授Ash Casey、Rachel Sandford博士等,結合實際展開精彩交流,并為一線體育老師們提供了專業建議和指導。
圖說:中英教育體育論壇上,專家們圍繞包容性實踐、家校社協同、特殊學生體育教育的開展、精英運動員培養等議題碰撞智慧火花,既亮出“教育良方”也直面痛點。
耐克大中華區公益部負責人許琳表示:“運動不止于青少年身心的強健,更像是安裝了一套強大的‘操作系統’,讓他們更好地運行未來人生中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序’,不管是升學、就業,還是融入社會。‘There is no finish line‘,學習沒有終點,運動也不會有終點。”
圖說:在耐克倫敦辦公室,耐克全球青少年運動公益負責人暨耐克歐洲公益部資深總監Dan Burrows以及總監Heta Fell向老師們介紹了耐克在英國開展的青少年運動公益項目。
中國體育老師的“跨國課堂”
作為本次“活力校園國際交流”的創新之一,全國多地獲獎體育老師將中國文化、民俗與體育運動相結合,在啟程前經過四個月的打磨與完善,凝聚三個富有特色的體育課堂,與英國當地師生分享交流。
功夫跳繩融合文化與運動
將中國特色音樂與花式跳繩融合的互動課堂得到了英國孩子們的好評和積極參與。浙江省杭州市四季青小學施海紅老師與組成員以跳繩為載體,將花式跳法融入體能訓練和課堂游戲中,在“哪吒”主題的背景音樂下,從個人挑戰到多人協作,引導英國孩子們自主設計多層次跳繩動作,鍛煉孩子的協調性和團隊協作能力。
以中國特色醒獅為靈感,廣東東莞石排鎮石崗小學孔澤欽老師和組員們將特色民俗活動轉化為沉浸式體能訓練,龍獅動作設計巧妙,融合了速度、力量與協調性等多維訓練,通過趣味游戲和互動,讓英國學生動起來、演起來、玩起來,深度感受到中國文化魅力。
“紅絲巾”編織的運動節
陜西省延安市延安職業技術學院附屬小學張雄勝老師、北京市通州區龍旺莊小學孫澤老師則和團隊老師一起,用一條紅絲帶串聯課堂,連接安塞腰鼓、中國式摔跤等活動,組成極具參與感與節奏感的課堂,讓當地學生驚喜不已。
互學互鑒 感受英倫體育文化和教學特色
在為期一周的沉浸式交流與體驗中,體育老師們觀摩了多場當地課堂并與當地師生溝通交流。以伯明翰Paget小學的情景式體能課為例,一年級學生通過跳躍、投擲和團隊協作鍛煉協調性、力量與敏捷度,課后即時視頻回放幫助他們快速發現問題并自我調整。當地學生的高互動性與課堂中的科技應用給體育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師們還走進伯明翰Prince Albert中學,學習該學校與社區的合作項目,聚焦課外資源對接、家校溝通、校社聯動等方向,該合作項目推動學校與社區實現深度融合。
英國青年體育信托基金會(Youth Sport Trust)向中國體育老師全面介紹了英國小學體育包容多元的教學特色。該基金會國際運營部負責人Vivienne Holt分享道:“中英小學體育教育各有挑戰,英國體育教學中學校擁有極大自主權,其教學大綱聚焦敏捷、平衡、協調能力培養及健康生活方式,學校可自主設計體操、戶外探險等多樣化活動。除16歲中考體育,評估體系無全國統一標準,更側重課堂即時反饋與個體成長記錄。”
來自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城北小學的毛園麗校長在交流中感慨道,這不僅是一次關于體育教育的學習研討,更是一次對“教育如何成全人”的系統回應。教育最美的樣子,或許正是在這樣專業的系統設計與跨文化碰撞中,看見具體的“人”,成全完整的“我”。
此外,體育老師們還走訪了倫敦Park中學、伯明翰Windsor Olympus中學,還前往頂級學府牛津大學參觀、體驗當地“足式高爾夫”活動和觀看英超比賽,全方位感受英倫體育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