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這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科學謀劃,將對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強大的發展動力和社會活力,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實現現代化必備的基本要素。近年來,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就業總體穩定,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新形勢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發展充滿挑戰,困難機遇并存。展望未來,只有疏通堵點難點、破除障礙掣肘,才能讓資源要素充分涌流,澎湃活力加速釋放。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只有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斷釋放社會活力,增添發展動力。具體看,應持續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做文章,加快構建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期后,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技術呈現井噴態勢,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發揮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作用,集聚優質生產要素,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要注重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引進更多國際先進要素,從而為我國發展擴空間、提質量、增動力。
企業有活力,發展有動力。當前,我國民營企業90%以上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90%以上是民營企業。不少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經營遇到困難,預期和信心偏弱,相關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有效維護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合法權益,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市場預期是影響經濟活動的重要因素。在宏觀經濟治理中,必須加強預期管理和引導,提高政策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實現穩預期、強信心與穩經濟的相互促進、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