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臨近,寧夏推出“迎國慶 慶中秋 浪寧夏”系列促消費活動,鄉村旅游市場也正悄然醞釀著新的變化。
記者了解到,在文旅融合發展的浪潮中,隨著六大“寧字號”的深入推進,寧夏鄉村民宿成為這個假期備受矚目的選擇。將獨具特色的民宿旅游與深厚的美食文化相融合,寧夏正在探索一條別具特色的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為傳統節日注入新的活力。
近年來,寧夏鄉村民宿的關注度顯著提升,雙節期間的預訂情況相比往年也有明顯增長。其中,那些能夠提供特色餐飲服務的民宿尤其受到游客青睞,顯示出游客對于深度文化體驗的需求正在不斷增加。
據了解,“寧韻百宿”正在全區范圍內篩選100家充分融合地域文化元素的特色民宿進行整合推介。寧夏民宿各具特色,從賀蘭山麓的昊然山居、古樹林民宿、山上人家、龍泉山莊,再到黃河岸邊的南岸民宿、美魚別墅、黃羊古落,還有六盤山下的陌上花開、錦瑟客棧、盤龍山莊、香水風情堡,無一不展現出獨特的地域風貌和文化底蘊,成為寧夏大地上的獨特美景和旅游資源。
“寧食百味”正在梳理收錄富有寧夏鄉村特色的代表性菜品,為鄉村旅游提供豐富的美食文化支撐。一批承載著鄉村特色飲食文化的傳統菜肴,正通過民宿餐桌呈現給更多游客。
各地民宿正在精心準備應景的節日特色菜品,通過美食為游客營造濃厚的團圓氛圍。這種以美食賦能民宿發展的模式,成為寧夏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西吉紅軍寨民宿的招牌菜柴火雞,選用當地散養土雞,以傳統灶臺柴火慢燉,肉質鮮嫩、香氣濃郁,搭配農家自制干菜,還原了鄉村質樸本味,深受家庭游客喜愛。
吳忠林溪客棧依托靈芝產業種植優勢,開發出靈芝燉土雞、靈芝養生湯等特色菜系,將藥食同源理念融入餐飲體驗,為游客帶來健康與美味兼具的享受。鎮北堡熹村海棠的鐵板炙烤羊肉,選用本地灘羊,在高溫鐵板上快速炙烤,外焦里嫩、肥而不膩,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熹村海棠的經營者表示:“我們不僅注重菜品的口味,更會向客人講述背后的文化故事。比如我們的招牌菜瓦罐清燉果園雞、石板炙烤羊肉,上菜時都會介紹食材的來源和烹飪的講究,讓用餐成為一次文化體驗。”
鄉村民宿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體現在數量的增長上,更表現在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上。民宿的經營者都在積極探索如何將當地文化元素更好地融入民宿體驗中。從建筑風格到室內裝飾,從餐飲服務到活動安排,處處可見匠心獨運的文化表達。
各地民宿正在積極做好各項接待準備工作。從服務人員的培訓到客房布置,從餐飲準備到活動安排,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精益求精。民宿經營者們希望通過精心的準備,為游客呈現一個與眾不同、充滿文化韻味的節日體驗。
在賀蘭山下的民宿下榻,游客不僅可以賞山間之明月,更可以參與制作傳統中秋美食,學習當地手工藝,甚至體驗農耕文化。這些豐富的文化活動,讓民宿不再是簡單的住宿場所,而成為深度了解當地文化的窗口。
通過深度挖掘民宿的文化內涵和美食特色,既提升了游客的體驗質量,也帶動了當地農副產品的銷售,有力推動鄉村旅游從單一住宿功能向綜合體驗轉型,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
這一發展模式不僅促進了鄉村旅游的提質升級,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產業鏈。當地農戶生產的特色食材直接供應民宿,民宿通過美食文化體驗吸引更多游客,游客的到來又帶動了其他農副產品的銷售,形成了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
業內觀察指出,當前旅游市場呈現出對近距離、深體驗旅游模式的明顯偏好。寧夏將民宿體驗與美食文化相結合的發展路徑,正好契合了這一市場需求,為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思路。
當一輪明月升起,清輝灑向賀蘭山上、六盤山上和黃河兩岸,寧夏鄉村民宿中的點點燈火,映照出的正是文旅融合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這里不僅是連接過往與當下的詩意空間,更成為游客品味鄉愁、體驗文化的團圓場所。人們在此品嘗地道風味,參與手作活動,于天地靜謐之中重拾內心的安寧與溫暖。以文化為靈魂、民宿為場景、美食為媒介,這樣一種融合式的節日體驗,正深情詮釋著傳統中秋在當代的延續與新生。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