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9月28日電(記者趙磊)換單放貨是航運貿易的重要一環,其效率直接影響航運貿易全鏈條流暢運轉。記者日前從航運貿易數字化合作創新聯盟獲悉,航運貿易區塊鏈網絡電子換單放貨公共服務日前正式上線。依托自主領先的區塊鏈技術,該服務支撐港口、船公司、船舶代理企業等高效對接,貨物進口提單換單、港口放貨等業務時間由“天”級縮短為“分鐘”級,全程安全可信存證。全國60多個主要港口、2300多家主要船舶代理企業、超3億噸凈載重量船隊將獲益,跨境貿易效率大幅提升。
在航運貿易中,進口貨物抵達港口后,貨主或其授權的貨運代理企業通常需向船舶代理企業提交換單申請,船舶代理企業將提單換成提貨單并通知給港口后,貨主或貨物代理公司才可以到港口進行提貨。此前,船舶代理企業和港口之間主要采用點對點的對接模式,由于各港口的系統接口標準存在差異,所以船舶代理需要一一對接適配,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此外,由于缺少貫穿全程的可信數據存證,一旦遇到糾紛,雙方往往面臨舉證難的問題。
航運貿易數字化合作創新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航貿鏈電子換單放貨公共服務以我國自主領先區塊鏈底層技術為支撐,一方面接入權威分布式身份認證體系,實現各系統之間的可信身份協同,避免用戶重復注冊身份;另一方面,通過統一的規范和統一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實現多方之間的業務高效協同,電子換單放貨流程中涉及的船東業務系統、電子提單系統、船代換單系統、港口放貨系統可以依托航貿鏈實現“一點接入、全面互通”。同時,該服務將業務流程關鍵操作信息上區塊鏈存證,一旦出現司法糾紛,相關信息就是可信證據。
航貿鏈電子換單放貨公共服務上線運行以來,一批航運貿易頭部企業已經獲益。招商局集團絲路云鏈平臺首批通過該服務實現了與上港集團對接,基于該服務可以快速低成本實現與其他沿海、沿江港口的對接,大幅提升了航運機構間系統對接效率,整個換單放貨耗時從過去的1天左右,縮短至僅需10分鐘左右。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港口全年完成對外貿易貨物吞吐量53.97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32億標準箱。航貿鏈電子換單放貨公共服務的運行,將大幅提升我國跨境貿易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