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畝紅蔥的收益能頂兩畝旱地小麥,收入較往年翻了兩番。這多虧縣上引來專家人才,教我們防病、提質,現在客商都上門搶著收!”寧夏同心縣田老莊鄉深溝村黨支部書記馬進江說。
同心紅蔥皮薄色鮮,脆嫩味醇,營養價值遠高于其他蔥品,尤其耐干旱、耐低溫、耐儲存,相較于其他紅蔥優勢明顯,是同心縣田老莊鄉等旱作鄉鎮群眾增收的支柱產業,先后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寧夏十大好食材”等榮譽。
為從根本上提升紅蔥價值,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同心縣委組織部牽頭促成田老莊鄉深溝村與寧夏大學農學院、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等科研單位的深度合作,成立“紅蔥產業人才項目工作室”,引進農業專家團隊駐點指導,手把手教農戶辨別病蟲害、優化種植密度、改良土壤肥力,從根源上破解了莖基腐病防治難題,讓紅蔥畝產量穩步提升,品質也實現標準化管控。
同心縣委組織部還推動建立“師帶徒”梯次培養機制,讓外來專家與本地種植能手結成幫扶對子,把課堂設在田間地頭,將科學種植技術變為農戶聽得懂、用得上的“土辦法”,培育出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本土“紅蔥土專家”,為產業發展留下了“帶不走的人才隊伍”。同時,依托人才團隊的市場視野,協助紅蔥產業發展聯盟拓展外銷渠道、建立“聯農帶農”聯結機制,確保技術紅利、產業收益直接惠及農戶,改變了過去“種蔥靠天、賣蔥靠等”的被動局面。
在人才賦能與組織推動的雙重作用下,同心紅蔥迎來了華麗蛻變。2025年,同心縣獲評“中國生態紅蔥名鄉”,是全國僅有的18個大蔥核心主產區之一。同心紅蔥被納入《中國大蔥產業地圖》,這標志著寧夏特色紅蔥產業首次登上國家級產業版圖,邁入發展新階段。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