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至24日,以“智聯歐亞,共筑發展新動能”為主題的2025歐亞經濟論壇智庫會議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等機構聯合主辦。來自中國、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及企業代表約120人參會,圍繞“深化智慧互聯互通,共促歐亞發展繁榮”“歐亞經濟論壇的發展機遇與現實挑戰”“落實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
西安市委常委、副市長許克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廖凡,中國日報社評論部主任姚英在開幕式上致辭。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向陽,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丹尼斯·穆哈發表主旨演講。
本次會議旨在通過智庫交流凝聚共識,為歐亞區域合作提供智力支持。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共同開創歐亞發展繁榮新局面。
許克濤在致辭中說,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新時代歐亞合作樞紐和歐亞經濟論壇永久舉辦城市,將持續深化與歐亞各國的互聯互通,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廖凡在致辭中指出,當前全球治理體系正經歷深刻變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歐亞各國應攜手踐行全球治理倡議,共同維護多邊主義和國際公平正義。
姚英在致辭中表示,智庫與媒體應攜手推進敘事創新與政策對話,通過聯合研究、青年交流、人文對話等多種形式,共同講好中國與歐亞國家合作故事,生動展現互利共贏的實踐成果,促進區域繁榮發展。
在主旨演講環節,李向陽深入分析了全球治理新格局下的歐亞合作,尤其是新時期絲綢之路的發展路徑,強調智慧互聯是推動區域經濟融合的關鍵驅動力。他指出,要通過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等六大經濟走廊建設促進歐亞互聯互通,帶動沿線地區城鎮化、工業化進程,最終實現“一帶一路”機制化合作,構建新發展格局。
丹尼斯·穆哈分享了白俄羅斯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科技合作的成果與前景。他表示,兩國通過政府間協議、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如中白工業園)等平臺深化合作,未來將在數字經濟、聯合研發、技術商業化及投資機制創新等領域進一步拓展合作。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謝爾蓋·亞歷山德羅維奇·阿豐采夫在主題發言中指出,歐亞各國應加強科技創新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所長孫壯志強調,歐亞區域治理與發展共同體的構建要充分發揮上合組織的平臺作用,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會議期間,《共建“一帶一路”之歐亞經濟觀察》報告和《中國-中亞經貿合作研究報告》發布,歐亞經濟論壇智庫合作機制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