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2025第三屆一起重塑影像季 ”活動在塑三文化創意園區開幕。
自2023年起,該活動以融合影像創作者與資深電影人交流環節的活動形式,舉辦特色鮮明的系列短片交流展映活動,獲得業內人士與青年創作者的高度認可?!?025第三屆一起重塑影像季”匯聚華語及國際優質短片、AI技術先鋒、影視行業領袖與跨界創新者,通過主題展映、深度對話活動及表演工坊,聚焦“AI+影像”“影視多元化創作路徑”等議題,構建學術交流與產業實踐并重的平臺。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前沿的視角,探索短片創作的無限可能。
中國文聯原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胡珍在致辭中說,2025年,國產電影在市場份額、觀影人次方面都表現出強勁勢頭,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數字化轉型,以及“互聯網+”的全方面影響,為新一代青年創作者帶來廣闊視角。他堅信,青年創作者們會通過電影表達自己對社會公共議題的關注,創作出兼具作者性和時代性的影像佳作,鑄就中國電影新的輝煌。
益起映創總經理孟杰表示,未來將滿懷希望讓“影像季”真正扎根塑三這片土地,以更優質的內容和服務,聯結起全世界的短片創作者與觀眾,攜手推動影像事業不斷向上發展。
開幕式結束后,率先進行了以“青年導演的成長之路”為主題的圓桌對談活動。導演韓杰、演員胡伶、青年導演李玨、資深電影監制周強受邀參加,電影學者楊蕊擔任嘉賓主持。四位嘉賓圍繞青年導演的職業路徑、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電影行業對青年導演的迫切需求等話題,和現場觀眾分享經驗和感受。
韓杰認為,劇本創作能力是成為導演的核心。其次,要寫自己有感受的故事,表達自己對世界的真實理解,才能形成獨特性,“在信息和技術爆炸的年代,獨特性會越來越珍貴”。
胡伶坦言在選擇合作項目時,更看重角色和故事本身,以及能否與導演達成精神共振。她提到,自己合作過的很多青年導演在表達和技法方面都十分大膽,所以“年輕導演不用想那么多,只要自己真的喜歡,就大膽去做”。
李玨提出,跨界導演不要忽視每一件和影像藝術有關的小事,要通過不斷積累和學習提升自己的能力。此外,更要堅守內心對作品的信任感,“雖然現在表達的形式和手法變了,但表達本身沒有變,不要試圖去預測熱點,而是要用真心和時代對話。”
周強以韓杰導演的《Hello!樹先生》和賈樟柯導演的《小山回家》為例,強調青年導演在投身創作之前,一定要先看清自己,“要想清楚拍電影是為什么,知道自己在表達什么,抱有對電影純粹的熱愛,既要有所堅持,也要具備開放的態度。”
對談活動結束后,“從這里到世界”主題下《昨日之歌》《黃色》《相談》《第二個孩子》《奇觀》5部短片佳作逐一亮相,用來自國內外知名節展的高質量影像構建起跨越地域的對話。未來兩天,還將進行4場主題短片展映,4場主題對談,分別聚焦于青年制片人、AI技術、動畫電影,邀請一線從業者進行深度交流,以及以“導演如何指導演員”為內容進行1場表演工作坊,從實操角度帶給青年電影人更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