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為期兩天的2025 年“和美鄉村‘村釣’全國邀請賽” 在位于寧夏銀川市賀蘭縣常信鄉四十里店村的寧夏稻漁空間鄉村生態觀光園火熱啟幕,吸引全國多地垂釣愛好者齊聚,共赴這場以 “村釣” 為核心的鄉村漁業盛會。
賀蘭縣地處引黃灌區腹地,境內溝渠縱橫、湖泊棋布、平疇如織、稻香魚肥,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為本次賽事的舉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賽場位于銀川科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流水槽環島釣池,該垂釣水域水面面積100畝,設置300個釣魚點位,賽事設農民組與業余愛好組雙賽道,為不同群體的垂釣愛好者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農民組參賽選手不僅免收報名費,還可領取活動手提包、帽子、賀蘭特色農副特產品等保障物資。
上午10時,農民組比賽激烈展開,現場遮陽棚沿釣池整齊排列,清澈的池水中不時有魚群游過,泛起圈圈漣漪。該組別面向全國18周歲至70周歲的農村戶籍選手,隨著比賽正式開始,釣手們迅速將餌料掛好,手臂輕揚,魚竿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魚餌精準落入指定水域,濺起細小的水花。
現場氣氛緊張而熱烈,裁判們穿梭在各個釣位之間,認真記錄著選手的漁獲重量。經過一番激烈角逐,總成績前40名的釣手獲得名次、獎品和獲獎證書,其中一等獎1名,獎品為價值1萬元的肉牛。
活動期間,還精心舉辦了一系列“村味”活動,獨具地方特色的農事活動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和游客在欣賞比賽、體驗漁事的同時,感悟“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文化特色。在漁事體驗活動區域,人工喂魚、撒網捕魚、渾水摸魚、稻田抓蟹、手桿釣蝦等項目吸引眾多人參與,孩子們挽著褲腿在稻田里追逐螃蟹,笑聲此起彼伏;農業攝影展以記錄寧夏農業發展精彩瞬間和輝煌歷程為主題,征集到眾多攝影愛好者拍攝的反映農業生產現代化、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民文化生活豐富等內容的作品,這些作品在展覽現場集中展示,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欣賞,通過鏡頭感受寧夏農業的蓬勃發展和鄉村的美麗變遷;漁文化科普宣傳區域同樣熱鬧非凡,這里以挖掘、展示黃河漁文化和宣傳水生野生動物保護政策法規及科普知識為主題,通過展示黃河漁業的發展歷程、漁民傳統習俗、黃河魚類品種、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向參觀者普及漁文化知識;特色美食品鑒活動為大家帶來一場味蕾的盛宴;特色農產品展銷活動則組織全區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加工企業等,開展 “特色美食試吃品鑒 + 線上直播銷售 + 旅游農事體驗” 融為一體的展銷活動,琳瑯滿目的特色農產品吸引眾多消費者目光,大家紛紛選購心儀產品,現場交易十分活躍。
近年來,賀蘭縣積極推動適水產業發展,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水資源和優越的自然環境,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漁業養殖水平。建成西北最大的南美白對蝦設施養殖集群基地,依托冷水資源優勢培育虹鱒、鱘魚等高端品種,鱖魚養殖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苗種運輸成活率達99%。還通過稻漁立體種養模式,讓蟹田米溢價三成,大閘蟹畝產超百斤。賀蘭縣率先與集美大學、寧德師范學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在鹽堿水中成功養殖大黃魚,部分營養指標超主產區數倍,并開展了青蟹、黃鰭鯛、石斑魚、大西洋鮭等“海魚陸養”規模化養殖。
賀蘭縣養殖水面有5.8萬畝,水產品總產量6.5萬噸,2024年綜合產值9億多元,同比增長16.3%。其中蝦蟹鱸等名優品種產量占5.5%、產值占22%。全縣水產品畝均單產1120公斤,是西北地區平均值的近5倍,位居西北首位,市場輻射周邊6個省區。
本次 “和美鄉村‘村釣’全國邀請賽” 的舉辦,正是賀蘭縣適水產業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以垂釣賽事為平臺,不僅展示賀蘭縣漁業發展的成果,還帶動鄉村旅游、農產品銷售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越來越多的游客因賽事來到賀蘭,領略鄉村風光、品嘗特色美食、購買農產品,有效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