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七星關區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通過古茶產業振興、林下經濟拓展等創新實踐,推動綠色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讓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經濟動能。
古茶產業"香飄四海" 千年茶韻激活鄉村振興
臨近明前茶采摘期,走進七星關區亮巖鎮太極村,滿山的茶樹肆意鋪展,層層疊疊,鮮嫩的葉芽在微風中輕輕顫動,等待一雙雙巧手開啟它們新的旅程。
亮巖鎮太極村茶葉基地
亮巖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羅惲介紹,太極村古茶產業發展如火如荼,如今已成為該鎮一個綠色產業和致富產業。現在,亮巖鎮共有古茶樹13萬株 ,其中太極村擁有7萬多株,是太極茶葉種植的核心區,更是太極貢茶的發源地,被授予“古茶樹之鄉”稱號,獲得“茶王”獎、“中茶杯”第十二屆國際鼎承茶王賽金獎等50余獎項。
尤其,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亮巖鎮依托良好的自然資源稟賦,啟動新品種選育程序,逐步建立了千畝古茶種植基地和生產加工基地,形成生產加工一條龍,大力發展古茶產業,并積極打造古茶交流平臺,推進茶旅融合,進一步把茶產業做出規模、做出特色、做出品牌、做出效益,推進產業提質增效,幫助群眾增收致富。
林下經濟"多點開花" 森林資源煥發新生機
時值春分,正是春耕備耕的農忙時節,也是森林火災的高發期,七星關區拱攏坪國有林場的防火安全,成了護林員——張建、張忠、張華兄弟三人最牽掛的事。44年來,三兄弟與林為伴、視林如家、愛林如子,守護著畢節人的“天然氧吧”。如今的拱攏坪國有林場綠意盎然,從180畝到5萬多畝,黃土蛻變林海,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
護林三兄弟
近年來,依托良好的林場資源,七星關區全力打造林下經濟產業園區,通過招商引資、爭取省級林業改革發展資金等方式,以林場場部為中心輻射展開,發展林下經濟,切實做到促“綠”生“金”。
“如今,我們已經成功打造了以拱攏坪林場為核心的集培訓、觀摩為一體的‘萬畝天麻、百畝黃精、年出欄七彩山雞10萬羽的特色養殖林下經濟產業園區’。2025年我們有新的發展動作,新引進貴州乾施恩中草藥種植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億元發展林下淫羊藿種植5000畝,貴州森之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6911億元建設標準化天麻育種基地100萬平方米。”。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黃啟榮介紹,新項目的落地,將進一步豐富拱攏坪森林公園的綠色產業業態,推動產業規模持續擴大。
碳票交易破冰啟航 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創新
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領域,七星關區實現重大突破,成功發行全省首批林業碳票碳票面積3020.9畝,監測期碳減排量林業碳票24767.38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根據最新全國碳市場每日綜合價格行情收盤價87.62元/噸計算,預計經濟價值達到217萬元(具體交易價格以貴州省環交所當日交易價格為準)。
黃啟榮介紹,2024年七星關區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達82.4萬畝,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9.38億元。從林間到舌尖,從資源到資產,七星關區正構建起"林業碳匯+林下經濟+生態文旅"的立體發展格局。
深化“兩山”轉化路徑,持續推進林業碳票工作、壯大林下經濟規模、強化生態文旅融合、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七星關區將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推動綠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更大貢獻。(邱雪|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