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開幕,中國日報推出本屆大會專題報道,向世界推介中非合作的湖南實踐。
來自肯尼亞的鮮花十余個小時就可運抵長沙,南非的紅酒、摩洛哥的奶皂、盧旺達的干辣椒成為“爆款產品”……6月29日,第三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開幕,在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琳瑯滿目的非洲好物讓人目不暇接。
中國和非洲互為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中非經貿博覽會作為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最大的經貿合作平臺,已成為推動中非經貿舉措落實的新平臺和擴大中國對非經貿合作的新窗口。自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以來,湖南加快建立對非經貿合作交流長效機制,在雜交水稻、裝備制造、能源礦業以及對非平臺建設等方面打造了一批標志性合作成果,湘非貿易呈現日趨火熱的態勢。
2021年9月,第二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湖南長沙召開。
湘非貿易勢頭十分強勁
在湖南邵陽美麗來發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著加工假發。一周以后,這些假發產品將發往遙遠的非洲大陸。非洲女性頭發剛硬卷曲,假發成了許多愛美女性的最愛。湖南邵陽是全球最大的發制品原材料集散地,也是中國第三大發制品出口基地,非洲市場上30%的假發都出自邵陽。
不止假發,隨著湘非貿易駛入快車道,越來越多的“湖南造”走進非洲,包括小農機、能源、水稻等領域產品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逐漸走進非洲人民的生活。僅在2022年,湖南對非貿易總額556.6億元,同比增長42.8%,較2020年實現翻番。今年1至4月,湖南對非貿易額實現90%的增長,增長率再創新高。
2023年5月8日,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來到深耕非洲大陸的特變電工衡變公司考察調研。唐俊 攝
推動貿易互促是湖南對非合作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湖南深化與聯合國國際貿易中心等國際組織的合作,積極推動并促成5個非洲國家的6類農產品市場準入。擴大非洲優勢產品進口,打造“非洲品牌倉”,培育咖啡、堅果、小農機等10條進出口產業鏈,百余款非洲產品進駐各大商城。發揮中非經貿博覽會平臺效應,助推中非海關AEO互認合作。
隨著湘非貿易的爆發式增長,湖南與非洲國家之間的合作領域更趨多元,由傳統的貿易、工程建設向數字、綠色、航空航天、金融等新興領域不斷延伸。相關企業積極參與非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非洲電子商務、移動支付、媒體娛樂等行業迅速發展。并且,積極推進相關企業在非建設海外倉、集貨倉體系,支持跨境電商企業布局非洲。
非洲好物網購節上,非洲友人直播帶貨,推介非洲好物。
2014年,湖南小伙楊濤在肯尼亞創立跨境電商平臺Kilimall,這是中國人在非洲大陸創立的第一家電商企業。經過9年多的拓展,如今的Kilimall已成為東非第一大電商,用戶規模達千萬級。來自中國的企業和非洲企業通過Kilimall電商平臺,得以實現中國商品與非洲好物互聯互通。
產業互動讓經貿合作良性互補
在湖南衡陽特變電工衡變公司生產車間里,12臺出口非洲贊比亞及尼日利亞的330kV變壓器及電抗器已經完成全部試驗,即將發運。該批次產品將服務于贊比亞及尼日利亞基礎電力建設。
在遙遠的非洲大陸,隨著許多非洲國家基礎設施及用電需求不斷增長,特變電工衡變公司非洲國家訂單迎來爆發式增長,先后與尼日利亞、科特迪瓦、莫桑比克等10個國家實現合同簽約。今年以來,該公司已與非洲國家合同中標產品總計55臺(套)。
特變電工深耕非洲不斷取得重大成果是湖南與非洲國家進行產業互動、良性互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湖南對接非洲國家總體發展規劃,推動優勢行業龍頭企業走進非洲,同時讓非洲的優勢產品走進中國市場。
湖南企業參建的烏干達卡魯瑪水電站并網發電。
在坦桑尼亞、馬達加斯加,湖南企業與當地合作建設農業合作園區,推進水稻、大豆、玉米等農作物全產業鏈開發合作。而湖南的電力、機械、建筑等優勢產業深耕非洲數十年,助力非洲國家基礎設施、農業生產等,提高當地生產力。在科特迪瓦、盧旺達等國,湖南開展橡膠、棕櫚油、干辣椒等產業投資,探索形成了產工貿一體化合作新模式,讓“非洲特產”走進中國的千家萬戶。
來自剛果(布)的劉少秋,小時候上學都要經過一條河流,由于當地基礎設施較差,只有便橋,每逢下大雨,便橋就無法通行,需要繞行很遠,家鄉人民都渴望能有一條大型橋梁連接兩岸。湖南企業修建的剛果(布)國家1號路項目2016年建成通車。劉少秋后來遠赴中國學習道路橋梁專業。畢業后,他回到非洲,入職科特迪瓦阿比讓四橋項目,來到這里學習造橋技術,渴望學成后為自己的家鄉修筑一座真正的現代化大橋。
農業是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來自湖南的袁氏種業、隆平高科等企業,在馬達加斯加等國家結合當地土壤和氣候,開發適宜的雜交水稻品種,為當地農戶培訓種植技術,已經在非洲16個國家成功試種,幫助非洲人民“端穩飯碗”。
援塞內加爾農業技術工作組培育的雜交水稻取得豐收。
湖南援非醫療隊為非洲醫院開展培訓。
為破解制約中非經貿往來的瓶頸,湖南與非洲各國還積極開展金融互惠,包括建設中非金融創新合作中心,開展對非小幣種跨境業務試點,開通對南非、尼日利亞、加納、肯尼亞、博茨瓦納、贊比亞等6個非洲國家的對公即期結售匯業務。深化與中非發展基金合作,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對非供應鏈金融、生產加工、貿易采購、跨境物流、海外倉企業項目。
湖南對非合作平臺優勢疊加
湖南對非開放平臺優勢疊加。2020年9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成,湖南對非開放平臺進一步拓展,打造地方對非合作示范區有著更加便利的條件和優勢。
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是湖南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三大任務之一。值得關注的是,這個先行區是目前中國已成立的21個自貿試驗區中,唯一一個定位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改革創新“試驗田”。
湖南自貿區-高橋大市場中非經貿合作創新示范園。
隨著中非經貿博覽會和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兩大國家級對非經貿合作平臺相繼落戶,湖南對非平臺優勢疊加,為未來向非貿易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依托兩大國家級對非合作平臺——中非經貿博覽會和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湖南全力打造內陸地區‘不沿邊、不靠海’對外貿易新模式。”湖南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湖南省機場管理集團與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為加快湘非貿易的高質量發展,為雙方經貿往來提供更為便捷的條件,湖南對非通道不斷拓展。先后開通長沙至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客運航線、長沙至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貨運航線,以及岳陽鏈接非洲的接力航線,組建了全國第一條以對接非洲為特色的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到達東非基本港的運輸時間比江海聯運縮短10天,為中非產品的互通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
6月29日,以“共謀發展、共享未來”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在長沙開幕,湖南對非經貿合作將邁入更高質量的“黃金時代”。(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馮志偉 朱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