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伍玲
一粒種子,蘊育無限可能,植入了長沙種業振興的芯片,蘊藏著長沙打造種業硅谷的雄心,寄寓著“湖廣熟、天下足”的期望。
3月春光明媚,忙碌不只是鄉間的種植農戶,還有長沙種業企業的營銷人員和技術人員。記者連日來采訪了解到,春耕以來,“種業硅谷”氣象新,長沙種業企業聚焦市場開拓和技術服務一線,奔赴全國各地為農戶開展技術服務,助力全國各地備好春耕生產。
技術專家幫助種植戶解決春耕問題
如果給史勇敢一年的工作狀態分個淡旺季,如今的春耕時節就是旺季。作為湖南亞華種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水稻品種瑋兩優8612的來年生產預約、技術服務和科技下鄉等工作,占據著他近期所有的時間。
14日,記者聯系上史勇敢時,他已在長沙和湖北鐘祥等地組織種子零售商舉辦了瑋兩優8612的生產預約大會。按照慣例,種業企業一般都是根據市場訂單,提前一年預備來年種子。今年的春耕種子,早在去年12月20日已全部進入農戶家中。
瑋兩優8612是一個近幾年來快速崛起的“明星品種”。過去兩年,瑋兩優8612在湖南隆回、溆浦,安徽定遠、廬江以及湖北沙洋等地接受了5次來自國家、省、市有關部門的百畝示范片測產,平均畝產量突破1100千克,最高畝產達1158.8千克,創造了一季稻高產紀錄,是名副其實的“噸良田”品種。
“今年,我們計劃在全國打造100個瑋兩優8612‘噸良田’百畝示范片。”史勇敢告訴記者,其中將有近30個“噸良田”百畝示范片落地湖南。
此外,亞華種業今年還準備在全國各地建設優質糧基地,以市場價格提前預定農戶種植的糧食,為農戶保增收。
要種出“噸良田”,風調雨順很關鍵,農戶懂種植技術也很重要。史勇敢說,今年春耕時節,亞華種業加大技術服務力度,先后聯合省內以及安徽、江西等地的科研院所農業專家對種植大戶開展線上線下培訓,并印制栽培手冊,將高產技術拍成視頻在新媒體平臺傳播,更好地服務種植戶。
與此同時,亞華種業技術專家也先后前往安徽、福建等省,詳細了解種植戶田間情況及生產問題,并開展技術指導,有效幫助種植戶解決春耕問題,提高糧食產量。

打造植物工廠項目發展設施農業
就在本月,“智創春天”植物工廠項目戰略合作研討會暨框架協議簽約儀式在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舉行,農業變革的未來在長沙已然浮現。
“植物工廠被認為是對傳統農作方式的一種顛覆,代表了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根據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研究員、智能植物工廠首席科學家楊其長的解釋,所謂植物工廠,就是無需泥土,不灑農藥,不受自然環境影響,通過模擬植物所需的光照、溫度、營養等要素,在完全工廠化的條件下生產植物。
在業內專家看來,此時打造植物工廠項目是長沙深入貫徹落實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加快發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和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植物工廠”等重要精神的具體舉措。
參與打造“智創春天”植物工廠項目的幾方分別為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海力特農林公司、華智生物、華自科技、湖南尚佳綠色環境有限公司等企業。
根據協議,項目合作方將充分發揮各方在生物育種領域平臺、人才、技術和資源聚合優勢,以及云霧培·植物工廠、氫能水在種植和養殖領域的應用研究、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物聯網管理平臺、智能溫室、智能育秧、風光儲、工廠化農業基質新材料、人工光配方與新材料等資源和技術優勢,遵循市場導向原則,整合資源,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動農業發展綠色轉型。
在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董事長、華智生物董事長兼總裁田冰川看來,合作方可以發揮各自在不同領域的優勢,跨學科整合技術,跨單位突破業務,跨區域開拓場景,打造“智創春天”植物工廠的一系列整合性技術、標志性項目、自主化知識產權、本土化標準規范,最終取得產業化經濟效益。
高檔優質水稻品種廣受農戶歡迎
金健種業董事長、總經理王建龍表示,幾天前,他接待了株洲市淥口區考察團,從而對這個春耕季有了更多的期待。
據王建龍介紹,淥口區考察團此次考察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以金健種業低鎘水稻技術為基礎打造無鎘示范區,進而實現全區域推廣低鎘水稻。
“我們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利用EMS化學誘變創制出低鎘突變體‘lcd1’,并在品種選育上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實現早、中、晚常規低鎘水稻新品種全熟期配套。”王建龍介紹,經過幾年來的區試、預試、院士專家第三方評價、全省大面積試驗示范等,已經證明該系列品種降鎘效果突出,產量與主流品種相當,田間表現穩定,無種植風險,已完全具備大面積生產推廣應用基礎。
對金健種業來說,低鎘水稻品種日趨成熟,需要大范圍推廣,而淥口區考察團的到來,無疑給低鎘水稻推廣送來一劑“強心劑”。
除了低鎘水稻,金健種業的高檔優質水稻也在市場廣受歡迎:水稻品種“桃優香占”“泰優553”“華浙優261”連續三屆分別獲評國家優質稻食味鑒評金獎,保持在高檔優質稻領域的傳統優勢。
(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