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15日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亞洲太平洋部主任克里希納·斯里尼瓦桑(Krishna Srinivasan)日前在接受《中國日報》采訪時表示,近年來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增加了分裂全球經濟逆風復蘇的風險,導致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流動放緩。當日益加劇的地緣經濟分裂正在威脅全球增長之際,中國堅定奉行高水平開放非常值得稱贊。
斯里尼瓦桑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在嚴重分裂的情況下,亞太地區可能遭受重大損失,中期產出損失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在此背景下,中國以擴大貿易和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為重點的高質量開放的目標和雄心是非常值得歡迎的。”他補充說,中國在區域和全球產業價值鏈發展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強有力的國內政策以及對國際合作的重視有助于這些目標的實現。”斯里尼瓦桑表示,加快推進實體經濟改革,對中國吸引外資至關重要。
斯里尼瓦桑表示,作為增長的重要引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將實現5.2%的增幅,并為世界經濟提供“可喜的推動力”,在2023年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約1/3的份額。
斯里尼瓦桑說,展望未來,確保平衡、包容和綠色的高質量增長將需要中國進行協調一致的改革,包括擴大內需以及將需求構成從投資轉向消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斯里尼瓦桑表示,財政政策可以在需求向消費的再平衡中發揮關鍵作用,因為中國仍有空間將財政支出從基礎設施投資轉向對家庭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