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以來,錦屏縣龍池石斛田園綜合產業園里,石斛花次第開放,吸引不少游客前來游玩觀賞。
目前,錦屏縣建成了萬畝林業(石斛)綜合產業園、龍池石斛田園綜合產業園、三江便團石斛種植產業園,探索出杉木、松木、梨樹等貼樹近野生種植鐵皮石斛模式,全縣種植有1.12萬畝鐵皮石斛,近野生鐵皮石斛活樹種植面積全國最大。
“靠山吃山,吃山養山。”錦屏森林覆蓋率達72.18%,林業用地面積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77.36%。林業經濟曾經在縣域經濟中占有很大比率,最高時80%的農村居民收入、60%以上地方財政收入都來自林業。1998年,國家實施“天保”工程。從此,錦屏林業實現角色轉換,從經濟獲利走向生態保護,踏上轉型之路。
“念好‘山’字經,寫活‘林’文章。”錦屏縣林業局局長陶通照介紹,“在林業改革中,我們一直在尋求空間利用大、能全方位發展的產業作為突破。”
2017年,在產業招商中,通過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牽線搭橋,全球最大的羽毛球生產企業——南京亞獅龍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到錦屏投資生產,催生了一條圍繞鵝布局的“多產融合”產業鏈:上游是種鵝飼養、種蛋孵化、種苗育雛、林下生態鵝養殖,中游是商品鵝屠宰加工、羽毛球生產等精深加工,下游則是羽毛球體育賽事及休閑康養等產業。
2019年,通過東西部扶貧協作,錦屏引進浙江鐵楓堂公司,重點發展鐵皮石斛產業。目前,錦屏經開區石斛精深加工產業園區正圍繞石斛花茶、楓斗加工、石斛粉、石斛牙膏、石斛日化用品等精深加工產品,推動石斛啤酒、石斛飲料、植物蛋白飲料等產業鏈加速聚集。
守好青山得金山。如今,錦屏縣通過盤活林業資源,形成了林上養蜂,林中種石斛,林下養鵝,林內發展森林康養、休閑旅游,林外實施林產品加工的“五林經濟”發展模式。2020年,錦屏縣林下經濟總產值達8.6億元以上,依靠產業實現“三變”分紅1700余萬元,7萬余名群眾共享生態和經濟紅利。
錦屏綠色產業帶來巨大經濟紅利只是我省生態文明發展的一個縮影。
綠色是貴州最亮眼的底色,4000萬貴州人民共享“生態紅利”、分享“綠色福利”。綠色經濟占比從2016年的33%提高到42%,綠色發展動能更加強勁。今天的貴州,綠水青山已經成為貴州人民的“幸福不動產”和“綠色提款機”。(來源:貴州日報 記者:王遠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