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安徽定遠縣返鄉農民工胡立虎出生于貧困家庭,父母都是聾啞人。16歲初中畢業后,作為家中老大的他前往江蘇常熟務工。他干過車床技工、服裝針織工。
受一個客戶的影響,他迷上了葡萄種植。
2007年,他向朋友借錢租了一塊地,買來苗木,種下夏黑、巨玫瑰兩個品種的葡萄。2016年,他正式回到定遠,在合作社改建鋼管大棚。然而2018年的一場大雪,僅用了十幾分鐘時間,就將他的50畝大棚全部壓垮。
當地政府部門和扶貧干部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提供幫助,團定遠縣委也提供青年創業貼息貸款,幫胡立虎渡過難關。
家鄉在倉鎮的扶貧專干和團干部也找到他:“政府開發了葡萄扶貧項目,建好了大棚,你只要投資苗木,還可以租賃村里的土地。大棚倒了也不用你賠錢,政府為你兜底。”
胡立虎來到倉鎮回民村投資90萬元,種了60畝葡萄,每年為回民村增加約9.2萬元的村集體收入。他還成立家庭農場,引進“陽光玫瑰”“甜蜜藍寶石”“浪漫紅顏”等適宜當地氣候的優良品種,帶動30多戶農戶種植葡萄。
近年來,安徽各級團組織著力打造促進青年創新創業的工作品牌,連續多年開展青年創業小額貸款貼息工作,加強與銀行機構聯系,解決創業青年資金短缺等問題,全力幫扶“新農人”創業。
安徽連續舉辦10屆青年創業大賽,設置現代農業組和農村電商組、扶貧創業組,聚焦在貧困地區扎根創業的有志青年,重點幫扶具有扶貧成效的創業項目。
在安徽太和縣食藥用菌科技產業園,蟲草種植基地、竹蓀種植基地、羊肚菌和桑黃種植基地等智能菇房種植基地一應俱全,還配備標準化菌棒廠、現代化實驗室、養菌車間等場所。
產業園由安徽省百麓現代農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每年可提供500個以上就業崗位,直接帶動1000余農戶參與種植。
百麓公司創始人董建國曾參加市、縣青年創業大賽,大賽給了他扶貧助農的新思路。他介紹,公司目前還在打造科研辦公樓、有機肥廠、菌種基因庫、食藥用菌生物工程研究所、冷鏈物流中心等場所,將提供集產學研用于一體的農業現代化服務。
園區目前有務工人員107人,其中貧困戶22人,流轉11戶貧困戶土地共21畝。
去年,園區創新啟動菇房承包模式,鼓勵貧困戶積極參與勞動,園區與保險企業、銀行合作,采取“公司+基地+金融+貧困戶”模式,教會貧困戶技術和設備運用方法,讓他們帶資入股承包菇房。
目前,周圍村鎮的貧困戶共承包30個智能菇房,每個菇房帶動兩名村民就業。菇房內車間收益分紅歸承包人分配,各菇房的貧困戶還會互相幫忙。
來自合肥市的吳磊曾是一名支教志愿者,在給長豐縣馬郢社區的留守兒童上課過程中,對鄉村產生了濃厚感情。
2016年,吳磊辭職來長豐創辦教育機構,研發體驗式自然農耕課程,將農作物帶進課堂,讓家長和孩子耳目一新。2018年,在當地團組織幫扶下,吳磊和合伙人在馬郢社區打造占地100畝的情圓農場,并配套餐飲長廊、玻璃花房、種子工坊、無動力游樂園等基礎設施,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
團組織還主動對接相關部門,引導吳磊發展電商產業。
目前,情圓農場成為合肥市民旅游休閑好去處。同時,長豐縣青年之家、青少年自然科普教育研學基地、返鄉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等,也在這里掛牌,為創業青年提供交流學習平臺。
近兩年,吳磊相繼研發四季水稻識別,土壤課程、餐桌上的美術課等課程。長豐縣團組織也通過和吳磊等創業青年交流,孵化出公益課堂等志愿服務項目。
團長豐縣委還成立長豐縣青年企業家協會鄉村振興聯盟,將“新農人”聚合在一起,為他們搭建交流平臺。
從2018年至今,團安徽省委聯合省委組織部培育安徽省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園)96個,并給予資金支持,累計培訓大學生返鄉創業骨干603人,培訓農村電商創業青年200余人,為更多扎根農村的創業青年搭建發展平臺。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磊 王海涵 來源:中國青年報
(王磊 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