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遠望
兩會“下團組”,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了這個主題——高質量發展。
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改革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在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高質量發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關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2021年,特殊時刻的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接連強調“高質量發展”,彰顯了在新起點奮力開創新局面的歷史擔當,傳遞出中國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強烈信號。
這條“路”,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觀、方法論的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把實事求是貫穿到治國理政各方面各環節,在實踐中積累了新的寶貴經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事求是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各地資源稟賦各有不同,決定了高質量發展不能千篇一律,必須因地制宜、符合實際。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強調“從實際出發”,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
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從實際出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近年來,河南立足實際,以保護母親河、建設幸福河為引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積厚成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不僅提升了產業層次,更提升了河南形象;在協調發展上落點越來越實,鄭州國家中心城市“龍頭”昂得更高,洛陽副中心城市蓄勢待發,一批區域中心城市正在崛起,縣域治理“三起來”把“基石”打得更牢。進入新發展階段,河南這輛面臨著發展和轉型雙重任務的“重載卡車”,在現代化建設的新賽道上,要想平穩轉彎不失速、爬坡過坎動力足,必須腳踏實地、找準定位、守正創新,更加精準地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主動地構建新發展格局。
這條“路”,人民至上。醫療是民生之需,教育是民生之基,習近平總書記特地看望這兩個界別的委員,體現出特別的關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之前,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把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推動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先手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民生指標更細化,“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中,有一些領域目標表述是“基本建成”“基本實現”,但“教育強國”“健康中國”等,前面的定語是“建成”。民生在國家發展戰略中舉足輕重,健康優先、教育優先,在發展的天平上更多傾向民生,這樣的發展才更有質感。始終在群眾中把根扎深,把人民安居樂業、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上精準發力,讓增長更有質量、更有溫度,蘊含的正是“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
這條“路”,光明寬廣。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站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高度,從實施力度、空間廣度、時間維度三個層面,深刻闡明了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觀大勢、謀全局,從大時空觀把握高質量發展,路就能越走越寬廣。天下為公行大道,“這個賬總是要算的”,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的這番話,振聾發聵。高質量發展的光明大道上,容不得半點私心與雜念。新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紅綠燈,不適應的必須立即調整,不符合的必須堅決糾正,相違背的必須徹底摒棄。今天,歷經百年風雨的中國共產黨,正領航“中國號”巨輪開啟新的偉大征程,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不懈以黨建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就能在復雜形勢面前不迷航、在艱巨斗爭面前不退縮,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編輯: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