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的架子溝村農舍。鄭偉皎攝

架子溝村新貌。鄭偉皎攝
□河南日報通訊員 鄭偉皎
今年的春節,架子溝村的村民們格外高興。因為,村子不僅脫貧了,而且村容村貌大變樣。
架子溝是滎陽市西南一個不起眼的窮山溝,原屬省級貧困村,共有兩千來口人,一千多畝地。
春節前夕,村委會兩層小樓的樓頂,國旗飄揚,電子顯示屏里播放著疫情防控標語,院子里人來人往,村委后邊的新建小區里,道路整潔,小區通了燃氣、網絡,開通了電梯,國家為建檔立卡戶發放的空調、電暖氣正在發揮作用,家家張燈結彩準備過年。晚上,小區里路燈明亮,小區的文化廣場上,散步的、跳廣場舞的比比皆是,整個村子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以前,村里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七道溝八面坡,出門下地真難過,說起架子溝,人人直搖頭”——這是架子溝人自己的說法。外出打工,近的到鞏義米河鎮,遠的全國各地到處跑,一年下來也掙不到幾個錢。有病有殘疾的,在家吃了上頓愁下頓。村委會破破爛爛,門可羅雀。斗小牌、說閑話、喝喝酒,是農閑時節架子溝人的業余生活。
2014年5月份,鄭州市派駐了群眾工作隊,市交通局的轉業軍人楊林來到了架子溝,第二年又擔任了駐村第一書記。破破爛爛的農舍,落后的精神面貌,貧苦的鄉親,一幕幕觸目驚心的場景震驚了他。
要想富,先修路。楊林向鄭州市交通局領導反映后,鄭州市交通局幫助村里修了2.8公里的生產道路,楊林他們協調各方,又修了4公里的道路,路通了,車能進來了,6家公司和個體戶進駐村里,流轉了1300多畝土地,每年吸納勞動力180多個,除了每年100多萬元的地租外,還為群眾增加工資收入100多萬元。
從2014年到2021年,他們幫助村里修路6.8公里,打機井1口,修建蓄水池3座,建造陽光大棚2000平方米,冷庫2個,引進企業6家,成立了6個農業合作社,重點扶持了7家養殖戶養殖蛋雞、鴿子、孔雀、土豬、山羊等。村里成立了勞務公司,在交通局的幫助下,在公路建設工地開展業務。村里集體收入也達到了13萬多元。為了提高村里的精神文明素養,工作隊又利用第一書記專項扶貧資金為村里建起了衛生室、老年活動中心,協調婦聯籌資18萬元建設了兒童之家,籌資60多萬元,幫助村里購置了大型拖拉機、豆腐生產線,鋪設了4.8公里的飲水管道,交通局幫助購買的無塔供水器24小時保持供水。為了解決村里孤寡老人的集中供養問題,鄭州市交通局系統又為村里捐款110萬元,建造了老年公寓。
村黨支部年年被評為先進,脫貧攻堅工作屢獲表揚,楊林個人也被評為河南省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獲得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年底駐村工作結束,鄉親們硬是拉著他不讓走,送的表揚信錦旗一大堆。
(編輯:郭同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