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王小萍龔鳴通訊員李巖東李鴻珍
穿隧道、過稻谷,三門峽市湖濱區沿黃觀光小火車緩緩駛出東坡站。
每到周末,觀光小火車生意火爆,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體驗。“小火車離城區很近,開車過來才20多分鐘。”12月12日,市民黃源說,一會兒還準備和朋友去嘗嘗村里做的“東坡肉”。
湖濱區是三門峽市的主城區,農村耕地少,距離城區近。湖濱區立足實際、大膽創新,探索形成了一條主城區帶動周邊鄉村脫貧致富,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會興街道東坡村借力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東坡村黨支部書記曹社路說,近年來,東坡村打造了東坡園、觀光小火車、東坡驛站等系列旅游項目,成為集住宿、餐飲、培訓、研學、采摘等于一體的度假綜合體,通過涉旅企業流轉、入股分紅、吸納貧困戶務工等方式,讓“旅游+文化+項目+扶貧”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會興葡萄、交口扁桃、磁鐘鮮桃……如今,“一鄉一業”產業格局在湖濱區已經形成。各村按“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的思路,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推廣“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在17個農民合作組織建立了產業黨支部,使黨員帶領群眾致富效應在產業鏈上得到延伸,實現了農村基層黨建和鄉村經濟發展的同頻共振。
交口鄉富村已成功舉辦四屆扁桃采摘節,收入超過700萬元。“富村終于名副其實了。”富村黨總支書記鄧建剛笑著說,富村原來是省級貧困村,經過多年摸索發展扁桃種植,才讓村集體經濟和全村面貌有了大改觀。
“鏈”上建支部,帶動一村富。鄧建剛成立了富剛扁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建立起黨支部,合作社吸納20戶貧困戶入股分紅,15名貧困群眾長期務工,每戶年增收7000元以上,2017年年底全部脫貧。
通過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組織、集體經濟、能人大戶帶動,湖濱區解決了一部分貧困勞動力就業問題。此外,該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打造轉移就業服務平臺,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持續推進貧困人口進城務工就業。
96期“菜單式”培訓班,造福貧困勞動力3600余人次;26場人力資源招聘會,實現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2萬余人次,轉移就業率達100%。2016年以來,湖濱區先后出臺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獎補等一系列獎勵政策,累計發放就業獎補389.68萬元。
為營造社區居民得實惠、困難群眾有增收的雙贏局面,湖濱區在三門峽市率先開展消費扶貧活動,線上線下齊發力。在線下,堅持將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定為集中消費扶貧日,全區舉辦消費扶貧近百次,累計實現銷售額30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726戶,每戶均增收900余元。在線上,湖濱區深化拓展網絡銷售平臺,集中開展線上推介銷售特色農產品。
“湖濱區堅持黨建引領、鑄就脫貧攻堅主心骨,強化產業支撐、精準扶貧拔窮根,全力促進就業、穩定群眾增收主渠道,凝聚各方力量、消費扶貧拓空間。經過不懈努力,2019年湖濱區12個省級貧困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今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湖濱區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編輯:王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