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引導和促進文明行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將制定《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增列為2019年立法項目。《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到,日前,《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建議,其中對熱愛首都、文明旅游、文明觀賞、旅游秩序等提出相關要求,并提出北京市將探索建立“文明行為激勵回饋制度”,文明行為記錄將有望與積分落戶加分、住房和醫療保障等優惠政策掛鉤。
突出文明行為可得優惠
征求意見稿共六章64條。參與垃圾減量分類、愛護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文明養犬、規范停放電動自行車等社會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均被列入文明行為規范的相關條款中。
為進一步鼓勵市民守文明、享文明,草案征求意見稿提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事機構應當建立文明行為評價指數體系,開展文明行為評價,制定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作為北京市推動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的參考,并向社會公布。
所謂“助人者自助”。征求意見稿還提出:“本市探索建立文明行為激勵回饋制度,依據文明行為記錄,完善有關評比表彰、積分落戶加分、住房和醫療保障、公共服務優待、困難幫扶、現金獎勵等優惠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在招聘錄用、職位晉升、待遇激勵等方面將文明行為記錄作為重要參考條件”。這意味著,在文明行為方面貢獻突出的,及在制止、糾正發生不文明行為的事件中表現優秀的單位或公民,將獲得實實在在的獎勵。這些激勵措施可以有效地調動廣大市民的積極性,為城市道德文明建設增添了新動力。
治理懲戒不文明現象
通過社會調查收集民意是本次立法的重要環節。記者了解到,今年8月5日至25日,北京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促進文明行為社會問卷調查。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使立法更好地集中民智、體現民意、符合民心,我們將開門立法的階段前移,即在法規草案未形成前便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民意調查的結果將作為法規草案形成的基礎。問卷歸納了多項市民普遍厭惡的頑癥痼疾和陳舊陋習,具體包括:隨地吐痰、便溺、亂扔亂倒廢棄物,從建筑物向外拋物,機動車不禮讓斑馬線,在禁止吸煙的場所吸煙,不按秩序排隊、霸占座位,亂堆亂放雜物,亂寫亂畫、亂貼小廣告,網絡不文明,行人或非機動車亂穿馬路,赤胸裸背,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行為。而征求意見稿在此基礎上,明確注明了六方面與首都形象不符的不文明現象,細分為環境衛生、公共秩序、交通出行、社區生活、旅游秩序、網絡電信六個方面。
在對不文明行為的處罰和懲戒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北京市建立完善不文明行為日常檢查和聯合懲戒機制,加強不文明行為行政執法信息公示,并向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以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便溺以及亂扔廢棄物為例,少則可能罰款50元,情節嚴重的可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而在公共場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內實施不文明行為的,經營管理單位有權進行勸阻;不聽勸阻的,可以拒絕提供服務或將其勸離,且不退還已經支付的費用。(記者 權敬)
(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