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個坑、兩塊磚、三尺墻”,就是農村群眾“方便”的地方,如今現代化衛生間正在成為農民家庭生活的“標配”;以前走進農村,垃圾雜物堆滿了房前屋后,現在,村里也有了環衛人員,干凈靚麗的村容村貌提升了鄉村的“顏值”。9月24日,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聽取了關于寧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的匯報。報告中的一系列數據展現了寧夏開展“廁所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等工作以來,農村群眾的幸福新生活。
今年以來,寧夏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大力實施寧夏“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在全區31個鄉鎮、97個行政村開展試點,各市、縣(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掛帥,各鄉鎮和行政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清潔指揮長,“五級書記”同抓鄉村振興、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報告顯示,自治區財政累計投入農村改廁、垃圾及污水治理、美麗鄉村等重點工作項目資金14.6億元,目前全區50%的村莊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治理,36%的農戶完成衛生廁所改造,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29%,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8%,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4%。
在廁所革命方面,寧夏將農村改廁與污水治理相結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對靠近城鎮的村莊,建設完整下水道式廁所,廁所糞污接入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對居住集中、規模較大的村莊,先建管網后建廁所,主推室內水沖式廁所;對地處偏遠、居住分散的村莊,建設三格化糞池廁所或生物降解型生態廁所。目前已改造4.2萬戶,新建農村公廁64座;計劃建設終端污水處理設施100座、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18座,52%的已開工建設。
在村莊清潔方面,全區已新建垃圾填埋場6座,配備垃圾箱1.1萬個、小型電動收集車2070輛、大中型壓縮轉運車192輛,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已整治銷號30個;在永寧縣等5個縣(區)試點推進可回收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春節戰役”“春季戰役”“夏季戰役”,參與群眾達96.8萬人次,清理生活垃圾40.2萬噸、農業生產廢棄物45.6萬噸、亂堆亂建8.8萬座、殘垣斷壁9.6萬處,綠化植樹12.3萬株。
為了實現衛生保潔常態化,寧夏探索建立政府主導、農民主體、企業參與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機制。在經濟條件較好的吳忠市利通區等11個縣(區)采取政府購買第三方專業服務整縣打包運營模式;在隆德縣等11個縣區組建專業服務機構,設立公益性崗位選聘當地貧困戶作為衛生保潔員,實行農村環衛保潔網格化管理。全區新聘村民保潔員1900余人,充分調動了農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
不過,寧夏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歷史欠賬較多,資金缺口較大,后續運維機制不健全,農民參與整治意識不強等。 (記者 尚陵彬)
(尚陵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