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石棉黃果柑通過分選分級,每斤高于市場均價1元,通過善品微商城等電商平臺向全國推廣。4天,交易總額128萬元,首批85戶認證果農人均增收逾600元。”9月28日,四川省石棉縣坪陽黃果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志偉在“互聯網+扶貧”示范縣工作推進會上分享石棉黃果柑遇上“互聯網+扶貧”后的經歷。
該推進會由中國扶貧基金會、四川省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四川省商務廳、雅安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主辦,來自全國7個省24縣(市、區)政府官員代表、大型央企、互聯網企業、行業專家及農戶代表共計300余人齊聚雅安,以“創新、互聯、共享”為主題,就如何使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與貧困地區的資源實現有效對接,助力精準扶貧,助力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等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與探討。
中國扶貧基金會秘書長劉文奎在“電商扶貧的瓶頸和解決之道”的主旨演講中指出,現在有三大瓶頸制約著電商扶貧,一是農戶分散生產方式形成的規模瓶頸;二是缺乏有效制約導致的質量瓶頸;三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農產品信任瓶頸。
為了讓電商扶貧落到實處,中國扶貧基金會通過在村里組建合作社,每個合作社再分成若干個生產小組,抱團生產,解決生產規模和效率問題;通過制定出統一的質量標準并嚴格監控,建立倒查追溯機制解決質量瓶頸;通過權威國際質量認證機構認證,中國扶貧基金會背書解決信任瓶頸。創新性的思維為電商扶貧帶來突破,迎來生機。
“我今年和明星一起參與淘寶直播,又參加了中秋節通過Uber向市民送獼猴桃的推介活動,同時善品公社以交互場景設計、平臺渠道合作、明星代言、跨品牌合作等多種方式全方位推介蒙頂山獼猴桃,進一步提升了蒙頂山獼猴桃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一個月內實現線上交易額220萬元,帶動合作社線下交易額逾800萬元,合作果認證農戶戶均理論增收3000元。”雅安市名山區獼猴桃種植戶陳普慶在接受采訪時講起自己的“互聯網+”心得。
2014年9月,中國扶貧基金會率先在雅安試水電商扶貧,在貧困村探索實踐善品公社模式,幫助貧困村發展特色農產品,借助互聯網走出大山、推向全國,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2015年,雅安市人民政府同中國扶貧基金會簽訂《扶貧開發戰略合作協議》,著重圍繞“互聯網+扶貧”,在金融扶貧、養老服務、社會治理示范村等領域開展合作。參照“互聯網+扶貧”示范縣建設主要內容全面開展示范縣建設。逐步建立起以合作為基礎,地方優勢產業為重點,促進地方品牌和“善品公社”品牌互聯、共享,幫助貧困地區孵化適合本土的電商運營模式。
石棉黃果柑、漢源紅大櫻桃、蒙頂山獼猴桃是中國扶貧基金會首批立項扶持的產品,通過深耕上游生產出優質農產品,渠道整合及品牌打造農戶實現高于市場價格銷售的模式設計,逐漸形成“優果優質、優質優價”的良性循環機制。
2016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引入“共享品牌”理念做傳播整合,整合阿里巴巴、京東、蘇寧云商、一條、Uber、輕松籌、真的有料、下廚房等合作伙伴資源,組織策劃針對蒙頂山獼猴桃的全國營銷推廣活動,累計產生了上億次的傳播量,有力促進了蒙頂山獼猴桃這一地域品牌的影響力。
今年,雅安蒙頂山紅心獼猴桃、石棉黃果柑實現交易額2500萬元,其中線上占比20%。全國近10萬個消費者品嘗到了雅安獼猴桃、黃果柑等產品,線上商城/渠道綜合滿意度達到94%,石棉黃果柑品牌估值由去年的4.42億元提升至現在的6.25億元。(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