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 11月18日電)近日,以"破壁迎變·共促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2025世界航商大會在中國香港開幕。會上,由招商局工業集團控股企業華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上下游產業鏈聯合發起的"國際綠色燃料聯盟"(IGFA)舉行成立啟動儀式,首批30余家全球產業機構正式合力共建航運脫碳生態圈。
綠色燃料是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也是國際航運和航空業實現凈零排放的必由之路。當前,全球加快推進碳中和與能源轉型,包括綠色氨、綠色甲醇、可持續航空燃料(SAF)、合成燃料(E-fuels)及生物燃料等綠色氫能及其衍生物正逐步成為航運、航空和交通運輸行業實現深度脫碳的關鍵路徑。
國際海事組織(IMO)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均已提出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歐盟出臺了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和《歐盟海運燃料條例》(FuelEU Maritime)兩個監管框架,推動海事運輸業脫碳。
華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船用生物柴油需求、船用生物天然氣(RNG)、綠色甲醇需求分別約為2億噸、4000萬噸、600萬噸。全球綠色燃料跨境貿易規模有望達到數千億美元級別。在加速轉型的情景下,可持續燃料到2035年將能滿足全球航運業35%的燃料需求。
據了解,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能源結構、技術水平、政策機制與市場成熟度差異等原因,綠色燃料產業的發展仍面臨著標準不統一、體系不互認、市場機制不完善、產消對接不充分等結構性挑戰。國際綠色燃料聯盟的成立有望應對這些挑戰。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支持下,華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國際清潔燃料論壇(澳門)作為主要發起單位,聯合全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組織,共同發起成立"國際綠色燃料聯盟"。該聯盟首批成員包括中國船級社、必維國際檢驗集團、葡萄牙錫尼什港務局、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南山開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產業鏈關鍵角色,覆蓋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30余家機構。
聯盟將依托港澳戰略樞紐地位,共同攻堅破解綠色燃料產業"標準不互認、產需不對接、金融工具缺失"三大瓶頸。下一步,聯盟計劃搭建綠色燃料產業信息交互平臺,研究和輔助綠色燃料產業政策制定,牽引綠色燃料示范項目協同和創新,參與制定綠色燃料行業標準和規則,促進綠色金融與碳市場創新聯動,助力香港成為國際綠色燃料貿易中心。
大會現場舉行香港船東互保協會揭牌儀式,這是香港首個以本地為總部的船東互助保賠協會。
《全球航運公司凈零路徑實踐指南》當日發布。該指南結合線上數字化工具,系統整合復雜減排規則,形成可操作的凈零行動路徑,為全球航運業的低碳轉型與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指引。
大會還發布了《船用燃料生命周期溫室氣體強度計算方法》和《船舶年度達到的燃料溫室氣體強度核驗方法》兩項團體標準,將為航運企業低碳轉型提供統一量化標尺,也為全球碳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世界航商大會始辦于2021年,迄今已在香港成功舉辦四屆,成為全球航運業交流對話的重要平臺。2025世界航商大會由招商局集團牽頭,聯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及物流局、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國際航運公會(ICS)、香港船東會(HKSOA)共同主辦,共有全球航運、港口、貿易、物流、金融機構、行業主管機構等相關權威人士和領軍企業負責人逾1300人現場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