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在想,人生就像一趟永不停歇的列車,在不同的軌道上,載著我們去往不同的遠方。而我的故事,始終與一列列火車緊密相連。T304次列車,是我青春記憶里最深刻的印記。那年初秋,我第一次踏上這趟開往烏魯木齊的列車,是陪同姐姐去辦事。臨行前,母親反復叮囑:“兩個人互相照應,注意安全?!彼膿鷳n寫在眉宇間,仿佛我們要去的是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國度。三十八小時的旅程,如同一部慢放的電影。硬臥車廂里,中鋪是一位回伊犁探親的哈薩克族老教師,他小心翼翼地撫摸著給孫子準備的新書包;下鋪是一對去烏魯木齊做生意的四川夫妻,隔壁鋪的是幾個外派到新疆工作的東北人,他們的談話里滿是憧憬。夜晚,列車駛過河西走廊,窗外是無垠的戈壁,月光灑在礫石上,泛著清冷的光。
“小伙子是第一次去新疆吧?”老教師推了推眼鏡,目光慈祥地落在我緊握書包的手上,將一枚紅潤的蘋果塞進我手心,“別緊張,現在的烏魯木齊啊,早就是個現代化的大都市了。”高樓林立,商圈繁華,各民族同胞相處得其樂融融。他望向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聲音里帶著歲月的溫度:“我年輕時去內地求學,綠皮火車咣當咣當要走三天三夜,現在啊,朝發夕至都不是夢了。這鐵路,把天涯變成了咫尺”抵達烏魯木齊的那個傍晚,夕陽正好,整座城市沐浴在金色的余暉里。我站在車站廣場,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八車道的大街上車流如織,現代化玻璃幕墻的高樓在夕陽下熠熠生輝,與傳統風格的伊斯蘭圓頂建筑相映成趣。 最讓我驚訝的是街頭往來的人群;帶著華貿的維吾爾族老人悠閑地散步,穿著時髦的漢族青年匆匆走過,還有包著頭巾的回族婦女推著嬰兒車,所有人都在這片土地上安然自處。在BRT車站,一位身著艾德萊斯綢連衣裙的維吾爾族大姐看我盯著手機來來回回地確認方向,主動用流利的普通話問:“需要幫忙嗎?”她不僅詳細地指路,還熱心地告訴那條線路可以看到最美的城市夜景,哪里有好玩的不踩坑。在街頭巡邏的警察耐心地回答游客的問詢,這里的安全、有序、包容,徹底顛覆了我對邊疆的想象——這里的安全感滲透在每一個細節里,各民族的包容和諧流淌在日常生活中。
本以為這趟新疆之行只是青春歲月里的一段特別的插曲,沒想到命運早已在鐵軌的盡頭為我埋下伏筆??佳刑顚憣W校那年,我左思右想沒找到滿意的,想起這段旅程,毅然選擇了新疆的大學。不僅因為這里廣闊的學術天地,更想在這片充滿可能性的土地上,尋找屬于自己的人生節奏。再次登上T304次列車,心境已然不同。這一次,沒有姐姐的陪伴,只有一只行李箱和一顆既忐忑又期待的心。列車啟動的瞬間,我突然意識到,從此要獨自面對生活的所有滋味。窗外,祁連山的雪峰在晨曦中泛著金光,無垠的戈壁在眼前鋪展,每一幀風景都在提醒我:這一次,我不再是匆匆過客,而是要在這片土地上扎根三年,以主人的身份去生活、去感受。車輪規律的撞擊聲讓我不禁想起在老家時,被姐姐拉著乘坐6056次綠皮車的那個夏天。那趟至今仍在運行的列車,像一位慈祥的說書人,緩緩講述著時光里的故事。姐姐一路上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指著窗外的每一處風景給我講解。泛黃的舊座椅隨著行進輕輕搖晃,車窗還能向上推開,帶著草木清香的微風撲面而來。列車在每個小站都要??浚蟻硐氯サ亩嗍茄鼐€村鎮的居民。記得有位蒙古族大爺,抱著裝滿自家產的西紅柿、粉條和豆腐的編織袋,樂呵呵地坐在我們對面。得知我們是第一次坐這趟車,他執意要給我們嘗鮮:“來來,小伙子,嘗嘗俺們自己種的西紅柿,沙瓤的,甜著呢!”那西紅柿在陽光下紅得發亮,咬一口,酸甜的汁水瞬間盈滿口腔,那是至今難忘的家鄉味道。如今獨自遠行,這份溫暖依然在記憶里發光,提醒著我這片土地上始終流淌著最質樸的人情味。
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動車上的一次經歷。去年寒假回家,我乘坐動車前往北京。車廂里,一位年輕的列車員注意到獨自出行的老人,便主動幫忙放置行李,還耐心地教老人如何使用充電接口。途中,老人身體不適,列車員立即聯系列車長尋醫問藥,全程守護在老人身邊。這種無微不至的服務,讓我看到了鐵路人的職業精神。
在新疆的三年里,我走遍天山南北。去喀什古城的百年老茶館里,聽維吾爾族老人彈唱木卡姆;在賽里木湖畔,與哈薩克族牧民一起策馬奔馳;在塔里木河畔,目睹防沙治沙的綠色奇跡。這些經歷讓我深深愛上了這片土地的遼闊與壯美,更被這里各族人民的淳樸善良所打動。記得有一次在和田的鄉村調研,當地的一位小學教師對我說:“我們這里雖然偏遠,但孩子們的眼睛里都有光。他們需要更多的好老師?!边@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在返程的火車上,望著窗外連綿的天山,我做出了人生中重要的決定——畢業后要留在這里,為邊疆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我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堅定。導師知道我的選擇后,欣慰地說:“新疆需要你們這樣的年輕人,這里有無窮的潛力等待發掘。”
國慶節假期后,我又一次登上了T304次列車。這一次,是去烏魯木齊的一所學校面試。窗外,夕陽給雪山鍍上了金邊,列車在戈壁上飛馳,如同一支書寫在大地上的筆。我想起這些年在火車上遇見的一張張面孔,想起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對這片土地的深情。鐵軌依舊向前延伸,如同我們正在書寫的人生。從最初的過客,到如今的建設者,這條鐵路見證了我的成長,也見證著新疆日新月異的變化。我知道,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還有無數像我一樣的年輕人,正在用青春和熱血,譜寫著新時代的邊疆贊歌。
(作者:張瑞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