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鎮平縣盧醫鎮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圍繞“種好藥、產好品、銷好價”的發展目標,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推動中藥材產業從種植向加工、文旅等領域縱深延伸,走出一條“一產奠基、二產增值、三產增效”的全鏈條振興路徑。
筑牢產業根基,夯實發展基礎。“以前零散種莊稼,收入沒保障。加入合作社種植天丁后,不僅有技術指導,還能穩定賣錢。”盧醫鎮農戶魏大哥的一番話,道出了當地中藥材種植帶來的新變化。為夯實產業基礎,盧醫鎮科學規劃種植布局,形成木本、草本、根莖三大特色種植區,其中天丁規范化種植基地規模已達1200畝,成為區域標志性種植板塊。今年,該鎮進一步豐富種植品類,新增前胡、決明子、柴胡等市場潛力品種,同步建成4座智能育苗溫室,依托恒溫控制、精準灌溉等科技手段,保障種苗成活率與品質。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下,企業提供種苗與技術指導,合作社負責組織協調,農戶參與種植管理,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共同體,既解決了農戶“種什么、怎么種”的難題,也為產業鏈下游提供了穩定、優質的原材料。
延伸產業鏈條,釋放增值活力。“從新鮮艾草到艾草貼、精油,經過深加工,價值翻了好幾倍。”醫圣藥業負責人在生產線前介紹道。為破解“重種植、輕加工”的產業瓶頸,盧醫鎮聚焦加工環節持續發力,培育醫圣藥業、張中景醫療器械等5家本土加工企業,推動中藥材從“原字號”產品向高附加值商品轉變。據悉,目前,當地已開發出艾草貼、精油、足浴包等26種深加工產品,涵蓋養生保健、日常護理等多個領域。加工企業通過引進先進設備、組建專業研發團隊,不斷優化產品配方與生產工藝,產品不僅深受本地市場歡迎,更借助線上渠道銷往全國。加工環節的完善,既延伸了產業鏈,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帶動周邊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融合文旅電商,拓展增效空間。“既能體驗藥膳美食,又能參觀種植園,這樣的研學游很有意義。”來自市區的游客王女士對盧醫鎮的中醫藥文旅項目贊不絕口。為實現“銷好價”目標,盧醫鎮以文化為紐帶,推動中醫藥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扁鵲醫藥文化綜合體成為產業融合的關鍵載體——其中的電商孵化基地為中藥材產品搭建線上銷售平臺,助力本土產品走向全國;藥膳體驗、中醫藥研學游等項目去年累計接待游客超1000人次,讓游客在感受中醫藥文化的同時,也帶動了中藥材產品銷售。此外,沿嚴陵河打造的中醫藥文旅長廊,串聯起8個特色種植園,形成“賞藥景、品藥膳、購藥品”的文旅閉環,既提升了產業知名度,也讓農戶的“好藥材”真正賣出了“好價錢”。
如今的盧醫鎮,中藥材產業已實現從“單打獨斗”到“全鏈協同”的跨越。下一步,該鎮將繼續深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種植規模化、加工精細化、文旅特色化,讓中藥材產業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硬支撐”,為更多農戶帶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