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中國工藝文化城的向紅繡府里,80后繡娘府涵璐正俯身繃架前,飛針走線間,寶相花在指尖漸次綻放。
府涵璐參與創辦的蘇繡品牌向紅繡府,定位于設計制作可穿戴的蘇繡。然而,蘇繡以真絲為底料,稍有不慎便會損壞,想讓蘇繡變身為日常穿戴的耳環、項鏈,必須得經久耐用。
府涵璐開始了技術攻關,經過反復摸索,她找到了一套針法組合。用這種針法繡出來的蘇繡,哪怕反復清洗,依然不變形、不走樣。她又嘗試將棉花用特定的工藝層層堆疊,造出質感好且不易塌陷的小珠子,將蘇繡縫在上面,便是一顆精致的“蘇繡寶石”。
項鏈、耳環、戒指、胸針等蘇繡首飾系列,她研發的新品每年達到上百款。傳統非遺走向市井生活,以創新姿態融入現代消費場景。
2020年,府涵璐還牽頭成立了遇澗鄉土工藝專業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經發展到34名成員,每年營收數百萬元。“創新之路沒有終點,接下來,我們還會開發出更多的蘇繡潮品,讓古老蘇繡真正走進千家萬戶。”府涵璐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13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