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臨近,物流保障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11月1日,中鐵快運公司正式啟動為期20天的“雙十一”網購高峰期快運服務。在國鐵集團統一部署下,鐵路部門充分發揮高鐵成網運行的優勢,通過科學配置運力、拓展服務范圍、深化行業合作,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物流支持。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展現了鐵路服務民生需求的主動性,也為電商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
運力精準投放,破解物流高峰難題。面對“雙十一”期間激增的快遞量,中鐵快運公司通過多層次運輸網絡精準投放運力。每日安排1700列以上高鐵載客動車組利用富余空間運輸快件,同時增設37列全列無乘客、清晨開行的高鐵確認列車,專用于快件運輸。此外,普速旅客列車行李車、特快班列及快速班列協同發力,形成“高鐵+普速”“干線+支線”的全覆蓋物流體系。全國高鐵快運業務辦理站增至339個,鎮江、日照等站點新增服務,進一步擴大了縣域和鄉村地區的覆蓋范圍。這種“立體化”運力布局,既緩解了物流高峰壓力,又縮短了城鄉之間的服務差距。
服務個性化升級,滿足多元消費需求。今年鐵路快運服務的亮點在于對差異化需求的精準響應?!案哞F急送”服務已擴展至196個城市,通過“即收、即運、即送”模式,實現最快4小時門到門當日達,為緊急文件、醫療物資等提供了“鐵路快遞”新選擇。針對生鮮農產品、3C數碼等高附加值商品,鐵路部門定制溫控運輸、專人押運方案,確保品質安全。例如,陽澄湖大閘蟹、云南鮮花等時令產品通過全程冷鏈物流直達消費者手中,既降低了損耗,也助力農民增收。此外,“高鐵寵物托運”“便民寄件柜”等創新服務,則體現了鐵路部門從“運輸工具”向“生活伙伴”的角色轉變。
深化產業協作,助力全社會降本增效。中鐵快運公司通過深化與電商、制造業頭部企業合作,推動“運倉配”一體化模式落地。中國鐵路網絡貨運物流平臺整合超16.3萬輛社會車輛,打通公路與鐵路的銜接環節,形成高效協同的“門到門”服務鏈。這一模式不僅降低了企業的倉儲和運輸成本,還提升了全社會的物流效率。例如,農產品商家通過鐵路快運直連產銷兩地,減少了中間周轉環節,實現了“從田間到餐桌”的快速通達。這種以鐵路干線為核心、融合多元運輸資源的生態構建,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設施支撐。
“雙十一”不僅是消費市場的盛宴,更是檢驗社會物流體系韌性的試金石。中鐵快運公司通過科學布局、服務創新與產業協同,讓“高鐵快運”從概念走向日常,成為保障民生、促進共富的重要力量。當飛馳的高鐵載著包裹穿越城鄉,當冰冷的鐵軌傳遞著溫情的期待,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物流效率的提升,更是一個流動的中國背后,技術賦能與人文關懷的深度融合。未來的“雙十一”,或許會因這樣的改變而少一份焦慮,多一份從容。(帖中華)
以上內容為推廣信息,所涉及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消費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