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為基,振興為要。近年來,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上港鄉錨定“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目標,以糧食安全為底線,以特色產業為引擎,以科技賦能為支撐,以農為業,促農興盛,走出一條“不與糧爭地,培育特色產業,促進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之路,讓田間地頭結出“致富果”,鄉村大地煥發新活力。
筑牢糧食根基,把穩豐收“壓艙石”。上港鄉將糧食安全擺在突出位置,高效完成3.5萬畝小麥“一噴三防”任務,夏糧豐產豐收。積極組織各類技術培訓,提升村民良技良法水平。戴樓、張坡等村積極探索“小麥-西瓜-紅薯”輪作模式,帶動一批村民勤勞致富。崗南村探索“三聯三提升”黨建促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亦工亦農的郊區經濟振興路。積極實施溝渠連通工程,貫通灌排,守護良田,為提升糧食增產持續推進。通過“大戶流轉”“供銷托管”等模式,推動12戶百畝土地規模化經營,小麥畝產達600公斤,實現種植新突破。
激活特色產業,打造富民“增長極”。上港鄉素有“洋蔥之鄉”美譽,年種植面積在1.3萬畝以上。他們創新“專業合作社+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企業+農戶”的農聯體模式,推行合作社賒種、賒肥、回收蔥球的惠農方式,引導農戶量力而行,適應市場經濟大潮。與此同時,7名百畝以上的種植大戶你追我趕,帶頭種植新產品,拓寬電商銷售渠道,使農戶大膽跟進,從而實現“一季洋蔥過三年”的富裕生活。
凝聚共治合力,擦亮鄉村“新底色”。上港鄉以“黨支部+合作社”為紐帶,9家規模合作社整合土地4000畝,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無縫對接。使用“以工代賑”項目,建設梁營、齊花園道路、下水道項目,農村顏值提升,生產生活便利。農村公益事業重點村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擴修道路,修建下水道,架設路燈,栽花植綠,王白村的民生大事扎實落地。大橋路西段增加雨污分流管道,運糧河實施疏浚工程,大大改善了沿路沿河的生態環境。
據介紹,上港鄉將繼續堅持行動部署有“速度”,責任落實有“力度”,政策支持有“溫度”,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抓手,持續以特色產業為主導,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持續打好農業高質量發展“組合拳”,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以實干深耕“農”字文章,用產業興旺、科技賦能、生態宜居的生動實踐,書寫鄉村振興的富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