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桌抽屜里,躺著一沓厚厚的火車票,從泛黃的硬紙板票,到泛著光的藍色磁介質票,再到如今手機App里的電子條碼——它們像一把把透亮的時光窗,串起我和鐵路交織的光影,折射出中國鐵路飛速發展的壯麗畫卷。
又到國慶、中秋相逢的日子。金秋的陽光灑下來,給廣袤大地鍍上一層暖融融的琥珀色。這一回,我又要去藏在大山里的小鎮探望岳父岳母,不一樣的是,這次坐的是“復興號”智能動車組。列車悄悄啟動,平穩滑出站臺,窗外的景物漸漸快起來、流起來。我的思緒卻慢慢的回到了剛結婚那幾年。
岳父母住在昭通市鎮雄縣以勒鎮,那是一個在大山深處的小鎮,那是火車軌道都難以延伸的地方,每一次陪妻子回家探親,都像是一場艱難的跋涉。清早6點,天還只是蒙蒙亮,就得從峨眉山坐動車往貴陽趕,一路飛馳,到貴陽已是中午12點。午飯都顧不上扒幾口,就得接著趕路——哪兒敢耽擱啊!急忙找“野豬兒”7座車,擠了9個人,還得對著司機賠著笑臉。等顛顛巍巍到岳父家,早過了晚上7點。一天的疲憊壓得人喘不過氣,吃完晚飯,連陪老人嘮嘮家常的勁兒都沒了。待上幾天要返程,又得在路折騰一整天。
直到2022年,沾了中國高鐵“八縱八橫”的光,高鐵鎮雄站在以勒鎮建成通車,改寫了我們的歸鄉之路,曾經漫長折騰的旅程,如今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回家的時間,如同被下了空間魔法,極度折疊,從13小時銳減到1小時30分,快得讓人不敢信!回家那顆激動地心,再也不會被時間所冷卻,
列車穩得讓人幾乎覺不出它在飛馳,只有窗外的電線桿、田野、村莊,一瞬間就被甩在身后,感受著“中國速度”的奇跡。曾經大半天的顛簸,如今不過是吃一頓簡餐、喝一杯清茶的工夫。距離,在速度面前,早被重新定義。飛馳的不只是列車,更是咱們國家追趕時代、超越自我的腳步。鐵路線像一條條靈敏的神經,能摸透大地的脈動。我看見,從前偏僻的鄉鎮間立起了現代化的產業園;雄偉的跨江大橋,像彩虹似的架過天塹;整齊的新農村里,白墻黛瓦點在金色的稻浪間。鐵路不只是拉近了空間的距離,更激活了沿線經濟的細胞,給曾經的“發展洼地”送來了機遇與希望。
“旅客們,列車前方即將到達鎮雄站!”清脆的報站聲把我拉回現實。列車慢慢駛進站臺。嶄新的站房在夕陽下閃著光,也帶著以勒這座小鎮一起飛速發展,和曾經那個落后的小鎮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我走出車廂,深吸一口故鄉熟悉的空氣,回頭望那列“能貼地飛行的復興號”沉穩里滿是力量。
我的鐵路風景,是一條流動的時光河。它從慢悠悠的綠皮時代流來,朝著智能化的新未來奔去;它裝著個人的悲歡離合,更映著國家的繁榮巨變。這根鋼鐵做的琴弦,正被時代輕輕撥動,在神州大地上,奏響一曲恢弘壯麗的高質量發展樂章。而我,何其有幸,能做這樂章里一個幸福的小音符。
(作者:張躍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