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1月6日長沙訊 11月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永州市專場。記者從會上獲悉,永州堅持向南向海向外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永州高質量發展深度融入國家戰略。
五年來,永州經濟實現了總量、均量、質量“三量齊升”。預計到202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將從2020年的2101億元增長到2830億元。在均量指標方面,預計2025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626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3080元。在質量指標方面,制造業占比由21.3%提高到23.6%,規模工業利潤總額預計達92.6億元,年均增長8% ,生態環境滿意度達96%,排全省第二位。
永州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努力打造“三個高地”。制造業實現集優成勢,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國家級經開區實現零突破。縣域特色經濟百花齊放,祁陽功能性面料產業建成全國最大雨傘布生產基地,江華微電機占全國市場份額達12%。科技創新蓄勢賦能,累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31項,高新技術企業達620家,是2020年的2.2倍。
改革開放走深走實,大力推進融灣出海,以“兩進兩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市出口總額由2020年的29.9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224.1億元,增長7.5倍。在省“蔬十條”政策支持下,蔬菜出口額占全省87%以上,果蔬出口貨值穩居全國地級市第一。東盟?湖南名優產品交易會永久落戶永州,吉布提海外倉投入運營。年接待大灣區游客突破850萬人次。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永州著力打造互聯互通大通道,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五年下降了3.1個百分點。邵永高鐵建設如火如荼,高速通車總里程達626公里,較“十三五”末增加134公里。中心城區與北部縣市30分鐘同城圈、與南部縣60分鐘協同圈基本實現,永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90分鐘融入圈即將形成。
城鄉融合發展取得整體性躍升。城鎮化率比2020年提高4.8個百分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居全省第二,即將邁上千億臺階。生豬出欄量、存欄量保持全省第一。中心城區做強做優,冷水灘、零陵兩區融城步伐加快。
永州全力擦亮“湘江源頭”和“千年鳥道”兩大生態名片。地表水環境質量連續7年排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前30。全市域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21年至2024年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6.5%,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四五”下降14.5%的目標任務。
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永州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累計投入2100億元。義務教育大班額全部清零,普通高中大班額基本消除。“二甲”公立醫院實現縣市區全覆蓋,基本實現“大病不出市、一般疾病不出縣、頭疼腦熱在鄉鎮”。籌資106億元解決中心城區多年民生關切,保交樓1.68萬套全部交付,保交房交付1.14萬套,共惠及群眾30余萬人。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袁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