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0月31日長沙訊 今日上午,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郴州專場,介紹郴州“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發布會現場。歐陽常海 攝
經濟發展量質齊升。2021-2024年,全市GDP、規模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達到6.3%、8.8%、9.5%、7.7%、8.66%、7.7%,均高于全國全省,連續4年走在全省前列;經濟總量跨越3000億大關,今年有望超過3500億元。
產業升級攀高向新。加快建設具有郴州特色的“1221”現代化產業體系,新打造了3個千億產業、3個千億園區、4個國省級產業集群,有色產業產值占全省的比重超過40%。科技創新勢能躍升,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86.8億元、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370家、國省級創新平臺達到202家;10項成果入選“一帶一路”國家可持續發展技術。創建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企業26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家、高新技術企業689家,省上市后備企業達到71家。
融灣向海活力迸發。推動自貿片區、綜保區、跨境電商綜試區、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郴州陸港“四區一港”集成聯動,先后開通5國7條湘粵非鐵海聯運全程提單線路。進出口總額連續4年位居全省前列,入選中國外貿百強城市。組建全省首個營商環境局,推行企業家沙龍、“兩員”服務等措施。土地“批供同步化”、“五步法”辦理涉企案件等改革經驗全國推介,獲評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
城鄉區域加速融合。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中心城區首位度達到30.09%,成功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基礎設施一體化成效明顯,北湖機場、臨連高速宜章段等建成,省級及以上城鄉客運一體化示范縣達到9個。“氣化郴州”覆蓋率從55%提升至64%,新建成12個城鄉區域一體化供水工程,累計受益近120萬人。獲評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地區,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國家農業產業集群3個、國家農業產業強鎮7個。
綠色名片持續擦亮。“水立方”模式在第18屆世界水資源大會、聯合國官網等國際平臺推介。市城區空氣質量連續7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國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獲批國家級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生產型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累計創建國省級綠色園區10家、綠色工廠36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84.3%,規上工業企業重復用水率達89.9%。在全省開展首個水權交易試點、落地首筆“取水貸”、發行首批“湘林碳票”。
民生福祉提質升溫。五年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2000億元,民生支出占比連年保持在78%以上。新增各類學位12.9萬個;公立醫院醫藥費用收入占比下降2.63個百分點;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均超95%;城鎮就業、養老“15分鐘服務圈”基本建成,入選全國基本養老服務綜合平臺試點。強力護安全,扎實推進資興災后重建、金融債務、信訪綜治、安全生產等重點工作。
(中國日報湖南記者站 何純 朱友芳|呂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