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僅僅是活動的提供者,更是要去賦能每一位長者,讓他們成為自己晚年生活的主角,成為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在2025年首屆“中國銀齡合唱大會”上,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執行會長徐建中表示,“提升文化養老的品質,關鍵在于從供給思維轉向賦能思維轉變。”
10月28日上午,2025年首屆“中國銀齡合唱大會”在江蘇省蘇州市文化藝術中心開幕,這是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首次在敬老月期間舉辦服務銀齡人群的群眾文化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中老年合唱團隊齊聚蘇州,共同展現新時代銀齡群體的精神風貌與文化自信。
“中國銀齡合唱大會就是一個縮影,展現了當我們把“養老”的視野拓寬到“享老”,把“文化”的活力注入“養老”的日常,所能迸發出的巨大能量。"徐建中表示。
中國銀齡合唱大會藝術委員會首席專家、中國合唱協會顧問委員會主任李培智在致辭中生動闡述了合唱為老年人帶來的“健康四重奏”。他談到,合唱第一重是“快樂”,如“聲音瑜伽”般釋放壓力;第二重是“陪伴”,在合唱團中找到歸屬感;第三重是“健腦”,鍛煉記憶與思維;第四重是“氣息”,有益心肺、提升精氣神。他衷心希望中國銀齡合唱大會能持續舉辦,“一年更比一年好”。
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會長、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吳玉韶在開幕式上發表題為《養老新趨勢:從養老到享老》的主旨演講,他認為,新時代新養老將由生存必需型向享受型、發展型、參與型轉變。老年朋友們要樹立六個新理念:積極養老觀、主動健康觀、獨立自強觀、積極參與觀、終身學習觀和臨終關懷觀,從這六個維度去實現積極老齡化。吳玉韶強調,年齡不應該被數字定義,呼吁發掘低齡老年人的巨大潛能。提倡“養老養老,越養越老;干活干活,越干越活”,工作、學習與社會參與,才是最好的養生之道。
此次大會不僅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中老年合唱團,還吸引了一批中老年朗誦愛好者。原央視《曲藝雜壇》欄目主持人汪文華與十方融海梨花朗誦團帶來的《中國老人頌》,獲得了全場掌聲。““養老不再只是護理和醫療,更是隨著老年人口結構的變化成為一個巨大的文化和精神消費市場。“專注銀發群體文化素養提升的智慧服務平臺梨花教育CMO王德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技術視角來看,AI一是能夠解決不會用的問題:用語音操作、一鍵呼救等技術,降低數字門檻,保障安全;二是能夠解決社交孤獨的問題:通過線上課程、興趣社群,幫銀發群體結交新朋友,找到歸屬感。二者結合就讓互聯網和AI技術從工具的單一屬性向智慧生態去演進,由此新的銀發平臺出現,讓銀發群體能學習唱歌、朗誦這樣的新才藝和新技能,獲得成就感。”
來自文化和旅游部的老藝術家文化志愿服務工程團隊為大會開幕式上帶來了一場題為“文化服務人民 助力文化養老”的綜藝演出。這個團隊擁有老藝術家志愿者500余人,線上線下開展服務活動270余場次,服務群眾超2000萬人次,是國家銀齡行動的積極響應者與踐行者。文化和旅游部離退休人員服務中心副主任李莉接受采訪時表示:“老藝術家文化志愿工程旨在用愛心溫暖社會,用藝術服務人們,將優質文化資源送達基層,惠及更廣泛的人民大眾,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賦能,同時為充分展現新時代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會,展示銀齡風采發揮積極作用。”
2025年首屆中國銀齡合唱大會將持續舉辦到10月31日,合唱展演之外,主辦方還為銀齡合唱團準備了合唱快閃、文化考察、銀齡市集、康養活動等,讓這場大會成為重陽節期間的一場跨界文化體驗之旅,也是主辦方在文化養老模式創新上的一次積極探索。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