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16日,位于寧夏惠安堡境內的第三輸油處年外輸原油連續13年安全跨越千萬噸,優質高效完成計劃任務。同比2024年提前5天,實現了原油外輸任務按計劃優質高效踏線運行。
作為長慶油田儲輸能力最大的輸油處,第三輸油處始終將高效安全外輸原油作為核心任務。通過按月下達任務、精細調節生產運行、科學組織調度,確保了年度輸油計劃精準完成。在計量管理方面,嚴格規范交接流程,確保計量器具定期檢定,量值準確;積極推進計量設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工作效率;加強計量人員技能培訓,保障操作合規、交接公正。同時,嚴格把控來油及外貿原油質量,通過定期開展原油八項指標檢驗,確保外輸油品達標。
第三輸油處聚焦質量健康安全環保主線,筑牢安全屏障。嚴格執行設備巡檢“四查四定”制度,開展原油及物資質量抽檢33批次,計量器具校準準確率達99.98%。深入開展風險隱患大排查,治理管道及第三方施工風險96處;組織處級應急演練2場,全年實現安全生產“零事故”;構建“職業健康+公共衛生”雙保障體系,開展全員體檢與急救培訓,設置“健康小屋”4個;完成姬塬聯絡線首站儲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安裝油氣回收裝置1臺,廢氣處理效率達95%,提升固廢資源化利用水平。
第三輸油處高質量完成工藝設備維護(包括120余臺閥門維保、關鍵閥門更換維修),優化SCADA系統報警管理,完成54臺流量計數據接入。深化工藝流程審查與基層調研,形成2026年老油田改造方案。完成多座儲罐清罐及驗收,嚴格工藝系統檢測與注冊。加強陰極保護系統管理,保護率達99.22%。系統整合5條管道檔案,完成高后果區風險識別與區長責任劃分。推進管道檢測與維修,完成外接物檢測及關鍵變形點換管。
優化“大監控”平臺功能,應用視頻智能識別、管道光纖振動預警等地災監測系統。建成22套無人機庫,覆蓋89%管道,累計飛行巡檢超37000公里。精準管理1017臺網絡設備,嚴格隔離生產網與辦公網,強化終端與服務器安全。常態化監測辦公網,季度全覆蓋檢查,“兩高一弱”問題100%處置,堵塞34項高危漏洞,確保重要時期“零風險”。(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