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中國中東學會與寧夏大學聯合主辦、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承辦的“2025年中國中東學會年會暨‘全球南方框架下中東國家戰略自主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寧夏銀川開幕。
來自全國37所高校及研究機構的20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塞上江南”,共同探討中東地區在全球南方興起背景下的戰略自主發展路徑。
中國中東學會年會是洞察地區脈搏、匯聚前沿思想的重要平臺,自1982年成立以來,歷經四十余載的發展,多次成功舉辦的年會已成為中國中東研究領域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學術盛宴。當前,中國與中東地區國家的關系正步入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關鍵階段。在這一背景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中東研究體系,務實推動中國與中東的互利合作,助力地區國家實現戰略自主,以中國的智慧與實踐為中東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貢獻力量,具有重要和深遠意義。
本屆年會由中國中東學會、寧夏大學主辦,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承辦,歷時兩天,共設6場分論壇和第四屆中國中東學會青年論壇。分論壇上,與會學者圍繞全球南方與中東國家的戰略自主發展、全球南方框架下中國與中東國家的戰略合作、全球大變局下中東國家發展問題與發展道路、中東戰略格局變化與地區熱點問題走向、中東區域國別研究與學科建設、中國與中東文明交流互鑒等主題,各抒己見,不同觀點在此碰撞,多元思想在此交融,共同為推動全球南方與中東國家戰略自主發展貢獻智慧。
第四屆中國中東學會青年論壇,與會學者圍繞文明互鑒與中阿合作、中東歷史與文化、中東治理與現代化發展、中東格局與國際關系、中阿經濟發展等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寧夏大學黨委書記王宏偉介紹,寧夏在深化中阿合作中具有橋梁作用。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寧夏如今正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著力提升中阿博覽會等開放平臺功能。2025年第七屆中阿博覽會實現了22個阿拉伯國家及中國31個省區市和港澳臺地區全覆蓋,標志著寧夏已成為中國面向中東地區開放合作的重要門戶。
圍繞“全球南方框架下中東國家戰略自主發展”這一主題,中國中東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所原副所長王林聰提出四點見解:第一,中東國家戰略自主轉型與跨區域合作聯動步伐加快,成為推動全球南方力量上升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二,中東正經歷深刻的歷史之變與時代之變,巴以沖突等新一輪變局推動地區地緣政治進入新周期;第三,中東國家戰略自主具有多樣性與復雜性,地區發展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強烈反差;第四,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與“一帶一路”倡議為中東國家戰略自主提供重要助力,推動中國與中東國家關系邁上新臺階。他強調,本屆年會對構建中國中東研究自主知識體系、深化中國與中東國家關系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隨著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步伐的逐步加快,寧夏大學在加強阿拉伯研究新型特色智庫建設,加快推進與阿拉伯國家高校、智庫等機構實質性合作與學術交流,提升服務國家外交大局能力和水平方面,積極擔當作為。寧夏大學將以此次年會為契機,進一步圍繞中東研究與區域國別學學科建設,在加強阿拉伯研究新型特色智庫建設,加快推進與阿拉伯國家高校、智庫等機構實質性合作與學術交流,提升服務國家外交大局能力和水平方面。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宋瑞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