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2日至26日,經黔南州委統戰部(州僑辦)邀請,由澳門貴州社團總會、澳門中華飲食促進會、澳門法制報集團新時代藝術團組成的考察團赴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紅色文化資源考察暨紅色文旅產品“入灣出海”洽談活動。本次活動以深化黔澳兩地紅色文化合作為主線,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及合作簽約等形式,推動黔南州紅色文旅資源與大灣區市場對接,助力紅色文化產品“走出去”。
追尋紅色足跡,凝聚精神共識
考察團一行先后赴甕安縣、獨山縣,參觀了猴場會議紀念館、江界河戰斗遺址、深河橋抗戰遺址等紅色教育基地。在猴場會議舊址,考察團成員聆聽了紅軍長征途中轉戰貴州的英勇事跡,深刻感受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召喚。澳門法制報集團新時代藝術團團長董寶貴表示,黔南的紅色文化資源不僅是貴州的寶貴財富,更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遺產,澳門同胞愿與黔南心手相牽,傳承紅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園。
共商合作機制,推動資源轉化
10月24日,黔南州紅色文化資源交流暨紅色文旅產品“入灣出海”洽談會在都勻市舉行。省委統戰部、黔南州政協、州委宣傳部、州人民政府辦(州外事辦)、州農業農村局、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州體育局)、州商務局、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貴州勻酒集團有限公司、貴州金玉娘酒業、貴州繼川集團農業有限公司等部門、院校和企業負責人洽談會。與會各方就相關產業產品進行了推介,并展開了深入的座談交流。黔南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歐美同學會(州留聯會)會長朱奉余在致辭中強調,黔南擁有“中國天眼”“荔波世界自然遺產地”兩張世界級名片,以及猴場會議會址、鄧恩銘故居、深河橋抗戰遺址等豐富的紅色資源。近年來,黔南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推動紅色文旅與生態、民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造特色線路,培育優質農特產品,并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加速“黔貨出海”。他期待與澳門各界攜手,深挖紅色資源時代價值,共同打造跨區域紅色文旅精品線路,借助澳門的國際窗口優勢,推動黔南產品通過“灣區跳板”走向世界。
澳門貴州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澳門中華飲食促進會會長賈瑞明表示,此次黔南之行旨在追尋紅色足跡、開辟合作新篇。他回顧了近年來“澳門平臺+貴州資源”合作模式取得的成果,如“苗姑娘”辣椒、金玉娘刺梨酒等黔品成功進入港澳及國際市場。賈瑞明提出,澳門將充分發揮“中葡平臺”和“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優勢,助力黔南紅色文化、民族風情與生態文旅產品“入灣出海”,吸引更多港澳地區人士和國際人士認識黔南、走進黔南。
經充分協商,雙方現場簽訂了五項合作協議,內容涵蓋紅色文旅線路共建、文創產品開發、澳門餐飲渠道引進黔南農特產品、推廣勻酒及刺梨酒、青年紅色文化交流及媒體宣傳等領域,為推動資源共享與產業協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深化校地合作,培育人才力量
活動期間,考察團專程赴黔南民族師范學院考察交流,圍繞紅色文化研究、文旅人才培養等方向探討合作路徑。國家一級演員、表演藝術家、澳門法制報集團新時代藝術團團長董寶貴,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授予“國際和平藝術家”的劉蘭鷹,珠海聲樂藝術學會副會長賀忠受聘為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客座教授。雙方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學術互動與人才共育,為紅色文化傳承與創新注入青春力量。
體驗山地體育,感受人文黔南
考察團還觀摩了在黔南州三都縣舉辦的“貴州村馬”山地體育競賽,為參賽選手助威加油,體驗了當地獨具特色的體育文化與民族風情。澳門代表紛紛表示,黔南不僅紅色底蘊深厚,更充滿運動活力與民族熱情,是文旅體融合發展的典范地區。
此次黔南之行,是繼“貴品入灣·黔貨出海”農特產品合作后,在省委統戰部和省貴澳深度合作工作專班的支持下,黔澳兩地圍繞紅色文化與文旅產業開展的又一次深度對接。通過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合作機制建立、校地聯動及文體交流,進一步拓展了“文化+旅游+產業”的合作內涵,強化了澳門與黔南的情感聯結與發展共識。黔南州將繼續依托澳門的國際平臺與市場優勢,推動紅色文旅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讓黔南的紅色文化、民族風情和生態產品通過“入灣出海”之路,取得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實現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