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沈陽10月25日電 題:中國民眾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
新華社記者武江民、洪可潤
89歲的南啟祥有一把陪伴他多年的軍號,每年10月25日都會拿出來擦一擦、試一試。70多年前,他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擔任司號員,一次次吹響沖鋒號,戰友們聞號而動,勇往直前。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5周年,我想再吹一遍軍號。”南啟祥說,之前吹的是沖鋒號,現在吹的是勝利號,他想告訴戰友們祖國現在多么強大。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于25日打響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仗。在這場戰爭中,有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
建于1951年的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是目前中國最大的專門安葬和紀念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烈士的陵園。每年,來自天南海北的中國民眾自發來到這里,給英雄們掃墓、獻花。70多年來,來此參觀、祭掃已遠超千萬人次。
這幾天,烈士陵園的志愿軍烈士墓前又多了蘋果、糖塊和罐頭。24歲的劉秋云來自江西省南昌市,她在烈士墓碑前放上了一個蘋果:“我一直記得課本里的故事:幾天喝不上一口水,卻分不完一個小小的蘋果,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人們在致敬英雄中傳承紅色基因,在重溫歷史中激發奮進力量。
近年來,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劇好評連連。從電影《長津湖》《志愿軍:存亡之戰》到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冰雪尖刀連》《能文能武李延年》,人們在影視劇中追憶英雄、感受精神、傳遞力量。
在這些作品的評論區里,網友們留下了一條條感人至深的評論:“先輩用熱血換來和平,我們要扛起責任,把祖國建設得更強大”“你用18歲的沖鋒,換我18歲的星空”……
96歲的老戰士程茂友今年參加了九三閱兵活動。在天安門觀禮臺上,望著國旗護衛隊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過,他的眼睛里閃起淚光,“我想告訴戰友,祖國強大了,他們如愿了”。
“今天的中國,有決心、有能力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任何霸凌都嚇不倒我們。”程茂友說,中國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是要從中汲取力量。這份從戰火中淬煉出的精神,將繼續照亮前進的道路。
一個多月前,中國剛剛迎回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30位志愿軍烈士英靈安息于闊別已久的祖國大地。目前,中國已連續12年、累計迎回1011位在韓志愿軍英烈遺骸。
當天,空軍某部“模范空降兵連”的官兵代表受全連官兵委托,帶著連旗,替老班長黃繼光接戰友回家。站在黃繼光墓碑前,他們深情地說:“老班長,抗美援朝戰爭,你們以‘鋼少氣多’,戰勝了武裝到牙齒的侵略者們,如今我們‘鋼多氣盈骨更硬’,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戰勝一切來犯之敵。”
在黃繼光的家鄉四川省德陽市,每年許多群眾走進這里,緬懷和紀念英雄。當年黃繼光犧牲后,母親鄧芳芝曾在老家院中的梨樹下立下家規,黃家的孩子以后不管男女,長大后符合征兵條件,都要去參軍。如今,黃繼光家族已有18人參軍。
家住沈陽的王依諾是一名少先隊員。每年,她都要跟著父母去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緬懷先烈。“我在課本上看過他們的故事,我以后想考國防科技大學,像他們一樣保家衛國。”11歲的王依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