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1日召開的寧夏基礎設施建設成果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十四五"以來,寧夏以建設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為契機,累計完成水利投資367億元,加快構建"一河三山、三縱兩橫、兩域四帶"的現代水網體系,水利基礎設施實現全局性優化,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
寧夏水利廳副廳長王景山介紹,寧夏被確定為西北地區唯一一個全國省級水網先導區,圍繞"保障水安全"目標,重點推進了城鄉供水、農業灌溉、防洪減災三大網絡建設,成效顯著。
在城鄉供水方面,寧夏構建了"覆蓋全域、南北互濟、多源互補"的供水格局。寧夏銀川都市圈西線、東線供水工程,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等一批骨干工程建成通水,全區形成"6+2"骨干水源布局。通過"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和數字化管理平臺建設,全區729萬城鄉居民實現"手機繳水費、用水隨時查",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5%,飲水滿意度達98%,位居全國前列。
在農業灌溉方面,寧夏持續推進現代化灌區建設。寧夏固海、紅寺堡、沙坡頭等6個大型灌區和14個中型灌區完成改造,寧夏青銅峽灌區現代化改造作為全國首個開工的大型灌區項目已部分投運。全區農業灌溉面積達1079萬畝,高效節灌占比60%,灌溉對糧食生產貢獻率達67.5%。在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農業用水占比下降至79.3%,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升至0.586,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寧夏防洪減災體系得到全面提升,黃河寧夏段治理主體工程全面完成,建成標準化堤防430公里;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持續推進,構建"導、攔、泄、滯、排"一體化體系。五年來,全區治理河長669公里,除險加固水庫74座,建成覆蓋全區的雨水情監測"三道防線",成功應對755場次暴雨洪水過程,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唐思卉)